[发明专利]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331384.6 | 申请日: | 2012-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72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吉村俊辉;下野刚;松冈大辅;田村梦人;桑原幸司;小野正义;河合浩幸;田中一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协西川株式会社;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205 | 分类号: | B60R21/205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刘煜 |
地址: | 日本国广岛县安芸***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安全气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在沿车辆的仪表板内的车宽方向延伸的转向部件的上方安装有安全气囊组件,当车辆遭到碰撞时使安全气囊在副驾驶座上的乘坐人员的前面展开。该安全气囊组件包括收放在壳内的安全气囊和气体发生器。为提高对它的保修和部件更换等之际的作业性,非常希望安全气囊装置从结构上保证易于装卸安全气囊组件。
从这样的观点出发而构成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之例在专利第4617766号公报中有记载。在该例中,安全气囊组件的下部支承在转向部件上,且安全气囊组件的前部和后部利用钩状(hook)部件钩嵌在自仪表板朝着下方突出设置的前、后支承部上。具体而言,支架自安全气囊组件的壳朝着下方突出设置,该支架用螺栓和螺母紧固在转向部件的支架上。前侧钩状部件焊接在所述壳的前表面上,挂在设置在仪表板的前侧支承部的孔里。后侧钩状部件用螺栓和螺母紧固在焊接在所述壳后表面上的基座支架上,钩嵌在设置在仪表板的后侧支承部的孔里。
在该例的情况下,在从仪表板上卸下安全气囊组件时,首先,解除后侧钩状部件和壳后表面的基座支架的紧固,再将后侧钩状部件从仪表板的后侧支承部取下来。然后,再解除壳下部的支架和转向部件的支架之间的紧固。这样才能够从仪表板的前侧支承部上将壳前表面的钩状部件取下来,以将安全气囊组件取出来。
在专利第4617766号公报中记载了以下技术内容:为了做到当碰撞负荷从上方加在了仪表板上时易于变形,在安全气囊组件的壳和基座支架上设置有碰撞吸收部。
在所述安全气囊装置中,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等碰撞时,由传感器(省略图示)将车辆前面遭受碰撞这一情况检测出来,气体发生器开始工作,气体注入收放在壳内的安全气囊里。这样安全气囊就从折叠状态开始膨胀而展开,仪表板上壁的开裂盖子受该展开压力的作用而开裂,安全气囊就在车内鼓起来。
在所述安全气囊展开的过程中,安全气囊组件的安全气囊壳受安全气囊的展开压力的作用会变形,朝着后方鼓起来。如果该变形较大,就会导致安全气囊展开得较慢(不会迅速展开)等,展开性能会变差。能够想到的做法是在安全气囊壳的壳壁上形成构造加强筋(structure bead),来提高安全气囊壳的刚性,但是如果由于设置了构造加强筋而在壳壁上出现了凹凸,则对安全气囊的展开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能够做到抑制所述安全气囊展开压力所造成的安全气囊壳的变形,让安全气囊顺利地展开。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做到了利用后板(back panel)抑制安全气囊壳变形。
也就是说,这里提供的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具体情况如下,在该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中,包括收放在壳内的安全气囊和产生安全气囊膨胀用气体的气体发生器的安全气囊组件布置在仪表板内。
该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包括前侧支承部、后侧支承部以及后板。该前侧支承部在所述安全气囊组件的前侧自所述仪表板朝着下方突出设置;该后侧支承部在所述安全气囊组件的后侧自所述仪表板朝着下方突出设置;该后板布置在所述壳的后侧并具有抑制在所述安全气囊展开时所述壳朝着后方变形的高刚性部,所述壳支承在在所述仪表板内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转向部件上,且被所述前侧支承部支撑着,所述后板支承在所述转向部件或者所述壳上,且所述后板的上部被所述后侧支承部支撑着。
因此,利用后板的高刚性部防止了壳受到安全气囊的展开压力的作用而朝着后方大幅度地变形,也就避免了安全气囊展开得较慢等不良现象。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后板的高刚性部是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多个加强筋上下排列着布置而构成的。因此,加强筋的存在使得后板的高刚性部相对“横向弯曲”的刚性提高,所述“横向弯曲”指的是车宽方向中央部分相对于车宽方向两端朝着后方位移的形态的弯曲,利用一筒单的结构即能够抑制壳朝着后方变形。而且,利用后板的冲压成型很简单地就能够形成这样的加强筋。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后板的高刚性部的下侧设置有当碰撞负荷从上方加在了所述仪表板上时使易于变形的碰撞吸收部。这是所谓的头部碰撞防护装置所涉及的构造。也就是说,如果通过将后板设置在安全气囊壳的背部,仪表板上下方向的刚性提高,则当因事故等乘坐人员撞到了仪表板1的上表面时,对乘坐人员的保护是不利的,因此利用碰撞吸收部使得在碰撞负荷从上方加在了仪表板上时后板容易变形,利用该变形吸收碰撞能量,而有利于保护乘坐人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协西川株式会社;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大协西川株式会社;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313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法兰锚固接结构
- 下一篇:混合虚拟化平台JAVA应用迁移方法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