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架空串极滑触线适用的无限电车顶触集电器起落跟随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21695.4 | 申请日: | 2012-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0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族伟 |
主分类号: | B60L5/32 | 分类号: | B60L5/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架空 串极滑触线 适用 限电 车顶 电器 起落 跟随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串极滑触线供电技术、城市交通、电气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控制多个领域,是《串极滑触线站段与无限电车构成的城市全域电动客车系统》200910167677.3发明专利技术的子项。
背景技术:
城市燃油车能效远低于30%。燃油车在有限空间的城市,环境气温、噪声水平、空气质量各种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减少污染的首选,城市客车以电力取代燃油是最有效的治理措施,发展电动公交车是趋势所在。
虽无轨电车能效高、车辆造价低、安静环保,但供电滑触线有碍市政规划,连续的滑触线限制公交线路变更,无轨电车技术难以适应城市的发展。传媒报道韩国的埋地电感、日本的轮胎传导充电....对行驶的车辆供电,其电源传输效率值得探讨。
已投入运行的蓄电公交车并没有统一供电方形式。北京奥运电动客车电站机器人换电池。上海使用超级电容车,公交11路沿途站设架空接触线停车充电,世博客车停车场架空接触线充电。使用较多的电动公交车充电采用插电式。
铅蓄电池公交车自重会影响能源效率;锂电池的造价是整车成本的主体;电池寿命与运营成本的矛盾不可忽略,电池容量大是技术的瓶颈问题。供电技术改进是减少蓄电容量的突破方向。上海11公交超级电容车沿途站充电,不需专用充电车场,少装勤充长寿命,车轻价廉维持费用低,但对于以秒计的停站时间,充电操作的安全可靠性并非完美。
《提高电动公交车经济性的营运方式与技术方案》指出,“目前国内正在试运行的电动公交车的营运方式并不经济。提出了电动公交车采用自动集电器的技术方案,一方面能实现大幅度延长电池寿命的‘浅充浅放’的营运方式,另一方面可以省去占地较大的专用充电站…”《汽车科技》2006-3,笔者支持以上所提出的观点,并从综合热效率、技术可能性、实施规范性、运行可靠性、使用安全性、管理信息化全面分析与探讨,提出了《串极滑触线站段与无限电车构成的城市全域电动客车系统》专利方案,再提出架空供电的集成串极滑触梁与顶触集电器起落跟随机构方案,全方位地解决电动客车供电用电问题。
发明内容:
公知的无轨电车、电气机车采用的集电器,其供电滑触线(接触网)不能间断,电气机车采用前后分置集电器,但两集电器接触的是同一电极。不同于上海的两例纯电公交车采用停车充电,本发明是提出与“集成串极滑触梁”配合的顶触集电器起落跟随机构,起落平行四边形与跟随平行四边形叠加,使集电器接触面与串极滑触线接触面保持平行;电控气动自复归气动三角形操作顶触集电器起落、与串极滑触线分合,等效于隔离开关应用,实现架空站段供电、行驶滑移受电、安全可靠运行。
1.0.串极滑触梁(件1)是工厂制品,是无限电车架空供电工程的专用部件。一段串极滑触梁架设,构成一档架空串极滑触线线路,标称长度为4M(4模,12m),一个站段设4~10档。
2.0.图1所示车顶部靠门侧,顺X方向前后分置纵置底座(件6)、起落转臂(件11),与平行于X的起落纵梁(件8)组成起落机构。
2.1.图3所示的d1a、d1b、d1c、d1d轴位按平行四边形布置,起落纵梁随d1c、d1d起落,使两端的顶触集电器(件2)同步上下换位,与串极滑触梁(件1的两极)接触或分离。
2.2.图3中起落纵梁在抬起位置,起落纵梁两端上方的顶触集电器与串极滑触梁接触(闭合);
2.3.图1所示起落纵梁回落在纵置底座(件6)顶部,两端横置底座(件4)上方的顶触集电器明显与串极滑触梁分离(断开)。
3.0.图3所示起落气缸(件12)和伸缩连杆(件12.1)与纵置底座、起落转臂在d2b、d2a、d1a轴位组成气动三角形,伸缩连杆伸缩使d1a-d1b-d1c-d1d平行四边形变形。
3.1.起落气缸、伸缩连杆操作起落纵梁抬起或落下,使顶触集电器进行分合动作。
3.2.起落气缸送气,伸缩连杆推动起落转臂旋转抬起起落纵梁,形成顶触集电器“合”状态。
3.2.起落气缸排气,压缩弹簧(件12.2)推伸缩连杆缩回,拉起落转臂、起落纵梁下落,顶触集电器随起落纵梁复归“分断”状态。
3.2.气管接口(件12.3)与控制阀连接。控制采用电磁三通阀,通电送气、断电或系统失电自动复归排气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族伟,未经王族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16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型行车警示及监控系统及其设备
- 下一篇:一种滚刷中置除雪车的底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