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架空串极滑触线适用的无限电车顶触集电器起落跟随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321695.4 | 申请日: | 2012-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60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族伟 |
主分类号: | B60L5/32 | 分类号: | B60L5/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架空 串极滑触线 适用 限电 车顶 电器 起落 跟随 机构 | ||
1.横置底座所在的跟随机构、起落纵梁所在的起落机构,是两个升降平行四边形机构,跟随机构布置在Z-Y平面,起落机构布置在X-Y平面,两个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程动作配合,使起落纵梁两端的顶触集电器的顶触面,平行于X-Z平面同步起落或升降,其特征是:
1.1.跟随机构镜像布置在起落机构的起落纵梁两端,顶触集电器的升降位置在跟随机构外侧;1.2.在X-Y平面的起落机构,前后分置纵置底座与起落转臂连接的两个轴点的连线,是起落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底边平行于X,起落纵梁起落变位平行于底边;
1.3.在Z-Y平面的跟随机构,横置底座两端与跟随转臂连接的两个轴点的连线,是跟随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底边平行于Z,顶触集电器的顶部接触面升降变位平行于底边。
2.起落气缸采用单向气动弹力复归,起落气缸操作起落机构升降变位,形成顶触集电器对串极滑触梁的分/合动作,电路效果替代自动隔离开关使用,其特征是:
2.1.起落机构升降变位,使起落纵梁两端的顶触集电器,同步接触或分开串极滑触梁;
2.2.起落气缸的伸缩连杆伸出,推动起落转臂转动抬起起落纵梁形成“合”操作;
2.3.起落气缸的气缸弹簧在排气时压回伸缩连杆,使起落转臂放下起落纵梁完成“分”操作;
2.4.起落气缸动作以电磁阀控制,电磁阀通电送气、断电与失电自复归排气位置;
2.5.断电与失电起落气缸带动起落纵梁回落,顶触集电器瞬时与串极滑触梁电源明显分断。
3.跟随机构的左右跟随转臂,采用扭力弹簧形成转矩转动,维持顶触集电器的高程跟随,跟随转臂转动角度范围,限定在顶触集电器高程变化快、举升力变化平缓的区间,其特征是:
3.1.转臂扭簧与轴组件配合将扭力作用于跟随转臂,跟随转臂扭转输出举升力;
3.2.跟随转臂对顶触集电器跟随举升,转动限定在相对平行四边形的底边-30°~45°角区间。
4.本发明专用的表面承力防滴型钢胚覆塑绝缘子,用于顶触集电器与跟随机构间的绝缘、起落纵梁与车体间的漏电隔离,相比标准电车绝缘子结构紧凑定位准确,其特征是:
4.1.绝缘子在机械结构中的连接承力作用于钢胚,外形保证绝缘表面承受压力、不承受拉力与剪切力,以相对小的结构获得稳定的机械强度;
4.2.装配承力表面部位下凹承受侧向力,降低装配孔侧向绝缘层受力防止损坏。
5.在串极滑触线使用的顶触集电器,滑移换极程序要求接触面有一定宽度,为避免串极滑触梁的接触面局部不平,顶触集电器X方向的顶触面前后部位,不能同时与串极滑触梁贴合,顶触面中心线前后位置能上下摆动,其特征是:
5.1.顶触集电器由一根电刷横梁、一套摆动鞍座、一对汇流板、两组顶触电刷以双头螺杆组件装配构成;
5.2.顶触面X方向中线位置下部设置旋转支点,电刷横梁是基础构件,摆动鞍座下部缺口骑在T型电刷横梁中壁顶部,摆动鞍座两侧承载汇流板及顶触电刷,双头螺杆从中壁开孔、鞍座缺口、汇流板及顶触电刷通孔穿过的固定,顶触电刷对称布置在摆动鞍座两侧,形成可摆动的顶接触面;
5.2.摆动鞍座下部缺口,与电刷横梁中壁有摆动间隙角度,鞍座可在中壁前后方向摆动、中壁中轴线两侧电刷顶触面上下垂摆动,使前后顶触面都能与串极滑触梁贴合。
6.起落机构的起落纵梁增加漏电隔离节点,使起落纵梁对车体漏电的通路阻断,对隔离节点绝缘监测配合起落操作,预防无接地供电系统的触电危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族伟,未经王族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32169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型行车警示及监控系统及其设备
- 下一篇:一种滚刷中置除雪车的底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