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蓬子植物盐、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89559.1 | 申请日: | 201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3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陈美珍;韦明钎;林浩;陈伟洲;余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237 | 分类号: | A23L1/237;A23L1/22;A23L1/231;A23L1/29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飞;张庆敏 |
地址: | 515063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蓬子 植物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调味料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海蓬子植物盐、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海蓬子,又名海芦笋,隶属于藜科(Chenopodiaceae)盐角草属(Salicornia),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有欧洲海蓬子(Sailcornia Europaea L.)和北美海蓬子(Salicornia bigelovii Torr.)等品种。北美海蓬子是原产于美国西部海滨的海水蔬菜,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在本世纪初从北美洲引进,目前已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实现大面积种植,现急需研究其加工利用技术。海蓬子可耐受5%NaCl浓度的咸水(刘晓庚等,2005),可种植在海滩盐碱地、盐沼地或轻质沙土地,用海水直接灌溉,基本不用施农药、化肥,是一种无公害绿色新型海水蔬菜(李泳等,2007)。海蓬子可溶性盐分含量高达37%(干计),是世界上含盐量最高的盐生植物之一,其茎部和籽荚具有天然的咸味和海鲜的风味。与普通蔬菜相比,海蓬子营养成分突出表现在β-胡萝卜素是普通蔬菜的40倍,微量元素锌、硒高出4~6倍,维生素C、维生素E也大大高于普通蔬菜,并含有丰富的钾、钙、镁等元素(蔡金龙等,2007;陈美珍等,2010)和八种必需氨基酸及鲜味氨基酸(陈美珍等,2010)。此外海蓬子嫩茎含有生物碱皂角甙和多糖,能调节人体酸碱平衡,帮助消除血管壁上的胆固醇,可降压、降脂、减肥,长期食用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吴雅静,2007;陈伟洲等,2011)。
实践证明,人体对于钾和钠的需要量几乎是相同的。然而,目前市售传统咸味剂食盐的主要成分是钠(氯化钠),钾等其他元素含量很少。钠虽然是人体的必需元素,但长期摄入过量食盐对人体健康不利,容易导致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和肝肾病变等。而利用海水浇灌植物提取的天然植物盐它不同于海盐、湖盐、井盐、矿物盐等食盐,除了氯化钠外,还含有丰富的钾、钙、镁等矿物元素,是低钠复合盐,而且还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营养均衡,多量使用不易产生高血压等副作用。因此,植物盐是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病等疾病患者理想的咸味剂。
从海蓬子组成特点可知,其非常适合作为提取植物盐开发营养调味料的原料。目前将海蓬子加工成调味料的专利有:发明名称为一种海芦笋调味汤料的制备方法,专利号为CN201010192855.0,该方法是取洗净的新鲜海芦笋、榨汁、加1~15%的麦芽糊精喷雾干燥,取喷雾干燥后的海芦笋粉加食盐、味精、胡椒粉、生姜粉、白砂糖、黄原胶混合均匀,称量包装得成品。这种方法虽然生产工艺简单,但未对海芦笋粉进行防潮处理。实验发现海芦笋植物盐非常容易吸潮,一旦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吸水潮解,以致产品不耐存放;如果在海芦笋植物盐中加麦芽糊精,其混合物与空气接触后先出现黑斑,时间长了便结团变褐。因此,未经防潮处理的海芦笋植物盐其应用范围极为有限。
专利CN 101791108A,发明名称:一种海芦笋水溶性生物盐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是采集海芦笋的地上部分;将采集的海芦笋清洗干净;将清洗干净的海芦笋粉碎至过60-100目筛;加入清洁水进行打浆,浆液经渣液分离,所得液汁浓缩,再经喷雾干燥,得到海芦笋水溶性生物盐。该方法工艺简单,但原料未经漂烫护色,在操作过程如粉碎、浓缩、干燥等中,叶绿素、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的降解和氧化褐变等,导致所制备的生物盐呈深褐色,外观质量差,影响消费者的接受。另外,海芦笋水溶性生物盐容易吸潮,使用范围有限。
专利号02802456,发明名称:植物来源的营养丰富的盐的制备,公开了一种从可食用的盐土植物种属的植物制备营养丰富的植物盐的方法,其中所说的植物是耐盐并带油的植物,所说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a)通过用海水和废盐卤的混合物进行灌溉而使得耐盐的可食用盐土植物在盐碱土壤上进行生长;(b)用碘源材料对步骤(a)的植物进行共同灌溉;(c)对步骤(b)的植物进行收获、洗涤和干燥以获得生物材料;(d)从步骤(c)的生物材料的穗或外壳中分离出种子以获得剩余的生物材料;(e)将壳与步骤(d)的剩余生物材料进行混合;(f)在一个开口容器中将壳和步骤(e)的生物材料的混合物进行炭化;(g)在一个熔炉中,在300至600℃的温度范围内对步骤(f)的炭化物质进行焚烧以获得粗植物盐;和(h)将步骤(g)的粗植物盐溶解于水中,过滤并将该溶液进行蒸发,得到细小的、白色晶状的、并能自由流动的精制植物盐。该专利所述推测其所用原料是海蓬子结籽的的穗或去籽的外壳,其制备方法是用焚烧原料获得粗植物盐,再分离、浓缩、蒸发等得精制植物盐。因此,所制备的植物盐除了盐分等矿物质外,无其他营养素,营养素单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大学,未经汕头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895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