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酸奶发酵程度指示仪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31998.7 | 申请日: | 201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29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谢淑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达瑞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04 | 分类号: | G01N2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酸奶 发酵 程度 指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物发酵程度测定仪,尤其涉及一种电子结构的酸奶发酵程度指示仪。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中奶制品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喜爱的营养品,其中,酸奶的营养价值也非常丰富,众所周知,酸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发酵,发酵过程使奶中糖、蛋白质有20%左右被水解成为小的分子(如半乳糖和乳酸、小的肽链和氨基酸等)。奶中脂肪含量一般是3%-5%。经发酵后,乳中的脂肪酸可比原料奶增加2倍。这些变化使酸奶更易消化和吸收,各种营养素的利用率得以提高。但是如果没有保证发酵的程度,就会导致酸奶的品质下降,影响口味,甚至降低营养价值。一般情况下,酸奶的发酵程度需通过感官、理化或微生物指标的检验来判定,通过感官判定极不准确,通过理化或微生物指标测定检验成本高昂,一般人不会使用,无法普及到一般家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酸奶发酵程度指示仪。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包括电池、第一针状电极、第二针状电极、检测电路和告警发生器,所述第一针状电极与所述检测电路的第一检测端连接,所述第二针状电极与所述检测电路的第二检测端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告警发生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八电阻,所述第一针状电极同时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电池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同时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同时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同时与所述第二针状电极和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电池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告警发生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告警发生器包括电容、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七电阻和扬声器,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同时与所述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检测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和所述扬声器的一端连接,所述扬声器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电池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池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池的正极输出端还串联有开关;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均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使用时,只要将两根针状电极插入待发酵的奶制品中,此时,喇叭不发声,说明酸奶还未开始发酵;待过一段时间,若喇叭发声告警,说明酸奶已经发酵到恰好的程度。本发明使用简单方便、判断准确、元器件简单、成本低,避免了酸奶的过渡发酵或未完全发酵而导致的口味不佳,适合一般家庭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发明包括电池、第一针状电极、第二针状电极、检测电路和告警发生器;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三极管VT1、第二三极管VT2和第八电阻R8,第一针状电极A同时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和电池E的正极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和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三极管VT2的集电极和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VT2的基极同时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和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VT2的发射极同时与第一三极管VT1的发射极和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VT1的基极同时与第二针状电极B和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和电池的负极输出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第三三极管VT3的基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达瑞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达瑞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19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