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层间并行译码器的QC-LDPC码构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0277.X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3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董明科;郑雅丹;张建军;吴建军;金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M13/11 | 分类号: | H03M13/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0 | 代理人: | 俞达成 |
地址: | 10087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并行 译码器 qc ldpc 构造 方法 | ||
1.一种适用于层间并行译码器的QC-LDPC码构造方法,其步骤如下:
1)初始化QC-LDPC码校验矩阵参数;根据并行行分层译码器电路要求设置延迟值Γ;设置QC-LDPC码校验矩阵H中循环偏移量基础矩阵Hb的每一行的偏移量Roffset(i);
2)利用Block-PEG算法构造QC-LDPC码的循环偏移量基础矩阵Hb,构造所述H矩阵对应的基础校验矩阵二分图的连接及权重时,满足条件:同一变量节点与校验节点的任意两个连接之间的权重间距Δ不小于设置的延迟值,即满足Δ≥Γ;
3)根据构造得到的循环偏移量基础矩阵Hb,填充相应偏移量的循环偏移单位矩阵和全0矩阵,得到最终QC-LDPC码的校验矩阵H。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层间并行译码器的QC-LDPC码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需要初始化QC-LDPC校验矩阵参数,包括:初始化校验矩阵H对应的循环偏移量基础矩阵Hb的列数即变量节点个数n,行数即校验节点个数m及校验矩阵维度分布函数;循环偏移单位矩阵(Block)的大小pxp;用i和j分别表示基础校验矩阵的行号和列号,1≤i≤m,1≤j≤n。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层间并行译码器的QC-LDPC码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校验矩阵维度分布函数,可利用密度推演方法或者EXIT图方法。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层间并行译码器的QC-LDPC码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利用Block-PEG算法构造循环偏移量基础矩阵Hb包含以下步骤:
2-1)初始化循环偏移量基础矩阵Hb的二分图,向所述基础校验矩阵的二分图中添加m个没有连接的校验节点;
2-2)向二分图中逐个添加变量节点,挑选校验节点建立连接,并确定边线权重,满足条件:同一变量节点与校验节点的任意两个连接之间的权重间距Δ满足Δ≥Γ;
2-3)判断是否所有变量节点被添进二分图,如果否,则返回2-2),如果是,则进入步骤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规划偏移量间距的QC-LDPC码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满足2-2)所述与满足Δ≥Γ条件的目的校验节点建立连接路径包括以下步骤:
2-2-1)以当前添加的变量节点j为根节点展开为二分图;
2-2-2)计算当前变量节点j相邻各边的权重与相应的行移位量之和,形成SOffset集合;
2-2-3)挑选出距离根节点j最远且维度最小的校验节点,形成集合一,并计算集合一中校验节点的所有可用偏移量;
2-2-4)求出上述集合一中校验节点的所有可用偏移量与当前校验节点的行移位量之和,形成SOffsetR集合;
2-2-5)计算步骤2-2-4)中SOffsetR集合任一元素与步骤2-2-2)中SOffset集合所有元素之间的所有偏移量间距Δ;
2-2-6)通过遍历搜索求2-2-4)中SOffsetR集合中的一个元素,可用(i,k)表示,其中i表示集合一中的可用校验节点i,k表示可用校验节点的第k个可用偏移量,使得其与2-2-2)中的SOffset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之间的偏移量间距Δ都大于等于设置的延迟值Γ,即满足Δ≥Γ;如果SOffsetR中的所有元素都不能满足上述条件,那么返回2-1),重新开始构造;如果SOffsetR中有多个值可用,则随机选择或选取使得Δ最大的值,进入2-2-7);
2-2-7)选择校验节点i建立与当前根节点的连接,而边线权重取为pi(k),表示校验节点i的第k个可用偏移量,判断根节点的维度是否满足维度分布要求,若满足则进入步骤4);若不满足则返回步骤2-2-1)继续遍历添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层间并行译码器的QC-LDPC码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2-3)中计算集合一中校验节点所有可用偏移量,依次遍历根节点到集合一中校验节点的所有路径,计算路径权重累计值:其中2L是路径环长,p(ik,jk)是路径上的边线权重值;按照随机原则或者环长最大化原则获得该校验节点的所有可用偏移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027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信终端测试方法及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抗单粒子翻转SRAM存储单元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