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发光装置的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7258.1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7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邵世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夏光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50 | 分类号: | H01L33/50;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8 | 代理人: | 陈波;文琦 |
地址: | 开曼群岛大开*** | 国省代码: | 开曼群岛;KY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发光 装置 形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发光装置的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仍有技术待克服,发光二极管无法直接发出白光。若要发出白光,必须藉由两种生产技术:荧光粉转换技术(Phosphor Converted LED Approach)与晶粒转换技术(Multi-Chip LED Approach)。前者运用荧光材料,使蓝光发光二极管或紫外光(UV)发光二极管所激发的光与荧光粉的颜色混合后,得到白光;后者组合两种以上分别发不同颜色光的发光二极管,而产生白光。
在荧光粉转换技术中,荧光粉是转换色光的关键因素。如果荧光粉质量好,则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具有鲜艳与拟真的色彩,其演色性可超过80,可应用于制作电浆电视机或高质量显示器;如果荧光粉质量差,则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色彩偏蓝带绿,颜色失真。
图1A至图1C显示三种传统的荧光粉涂布结构。其中,一具有荧光粉6的覆盖层2覆盖发光二极管芯片4,依照荧光粉的位置,分为:(1)均匀分布(Uniform Distribution),如图1A,荧光粉6被均匀地分布于覆盖层2中;(2)敷型涂布(Conformal Distribution),如图1B,荧光粉6的位置靠近发光二极管芯片4;(3)远程涂布(Remote Phosphor),如图1C,荧光粉6的位置远离发光二极管芯片4。
涂布技术的工艺会影响荧光粉分布的均匀性,进而影响发光二极管发光颜色的均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新的荧光粉涂布技术,以减少因荧光粉涂布不均匀,所产生颜色分布不均的问题。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导体发光装置的形成方法,包括:形成至少一个磊晶结构于一第一基板上;提供一剥离胶合基板,其上形成至少一个荧光胶合区块;将每一个该荧光胶合区块相向地对准接触每一该磊晶结构;以及移除该剥离胶合基板,藉此,形成至少一个半导体发光装置。
在一实施例,在移除剥离胶合基板之前或之后,提供一能量使得荧光胶合区块耦合至磊晶结构,其中能量包括热能、光能或超音波。
附图说明
图1A至图1C显示三种传统的荧光粉涂布结构。
图2A至图2F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半导体发光装置的形成方法。
图3A至图3G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半导体发光装置的形成方法。
图4A与图4B显示根据另一实施例半导体发光装置的形成方法。
图5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制作的一种半导体发光装置数组。
图6显示根据另一实施例半导体发光装置的形成方法。
图7A与图7B显示根据另些实施例半导体发光装置的形成方法。
图8A与图8B显示根据另些实施例半导体发光装置的形成方法。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第一基板
12/12' 磊晶结构
12a 第一型掺杂层
12b 发光层
12c 第二型掺杂层
12d 第一接触
12e 第二接触
14 剥离胶合基板
14a 第二基板
14b 剥离胶合层
16 透明胶合层
18/18A 荧光胶合区块
18a 透明胶合层
18b 荧光粉
20 部分
22 第三基板
24 连接垫
26 连线
28 黏胶层/磊晶层
具体实施方式
图2A至图2F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半导体发光装置的形成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夏光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夏光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72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