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座椅的椅座框架结构以及具有该结构的车用座椅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9071.9 | 申请日: | 2012-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4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野野宫正昭;栉来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发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22 | 分类号: | B60N2/22;B60N2/6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栗涛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 框架结构 以及 具有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座椅的椅座框架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车用座椅,更详细地讲,本发明所涉及的车用座椅的椅座框架结构和具有该结构的车用座椅,除了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强度或刚性之外,还达到了低成本和重量轻的目的。
背景技术
本申请的申请人在之前提出了两件专利申请,即,下述的专利文献1与专利文献2,该专利文献1与专利文献2分别公开了一种设置有斜拉线的车用座椅的靠背框架结构以及车用座椅的椅座框架结构,这两篇专利文献的目的都是:在保证受冲击时具有足够的强度的同时,还可实现降低成本和减轻重量。
在专利文献1中,车用座椅的靠背框架结构具有斜拉线(斜拉索),其下端部以可以相对于椅座框架结构转动的方式连接在椅座框架结构的后端部,而且,该靠背框架结构包括各自沿着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侧框架。在该一对侧框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侧部设置有斜拉线,该斜拉线固定在靠背框架结构上,具体为,其上端固定在侧框架的侧部,下端固定在靠背框架结构的旋转中心的车辆前部一侧的位置上。当靠背框架结构受到朝向车辆后方一侧的外力作用时,该斜拉线会对靠背框架结构产生拉力,使靠背框架结构受到的由上述外力产生的弯矩得以减小,但是,该斜拉线在特性上不具有抵抗外部压缩力的作用。
这样结构的车用座椅的靠背框架结构,能够按照朝向车辆前方侧的冲击载荷引起的弯矩而设定一对侧框架的截面系数以及截面形状,通过设定斜拉线的位置,可在受到朝向车辆后方侧的更大的载荷作用时,由该斜拉线对靠背框架产生拉力,从而由该拉力降低朝向车辆后方侧的载荷对靠背框架结构形成的弯矩,如此,可以由斜拉线来承受朝向车辆前方侧的冲击载荷与朝向车辆后方侧的冲击载荷的差值,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地按照承受朝向车辆后方侧的冲击载荷而设定一对侧框架的截面形状,因而,能够通过使用斜拉线从而在保证靠背框架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或者说刚性的同时,还能够降低一对侧框架的重量。
另外,在对比文件2中,车用座椅的椅座框架结构具有斜拉线(斜拉索),其后端部与靠背框架结构的下端部连接,并使靠背框架结构可以相对于椅座框架结构转动的。而且,该椅座框架结构包括各自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侧框架。在该一对侧框架的至少其中之一的侧部设置有斜拉线,该斜拉线固定在椅座框架结构上,具体为,其上端固定在侧框架的侧部,下端固定在比上端靠近车辆前部一侧的位置上。当椅座框架结构受到朝向车辆后方一侧的外力作用时,该斜拉线会对椅座框架结构产生拉力,使椅座框架结构受到的由上述外力产生的弯矩得以减小,但是,该斜拉线在特性上不具有抵抗外部压缩力的作用。
这样的结构的车用座椅的椅座框架结构,能够按照朝向车辆前方侧的冲击载荷引起的弯矩而设定一对侧框架的截面系数以及截面形状,通过设定斜拉线的位置,可在受到朝向车辆后方侧的更大的载荷作用时,由该斜拉线对靠背框架产生拉力,由该拉力降低朝向车辆后方侧的载荷对椅座框架结构形成的弯矩,如此,可以由斜拉线来承受朝向车辆前方侧的冲击载荷与朝向车辆后方侧的冲击载荷的差值,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地为了承受朝向车辆后方侧的冲击载荷而设定一对侧框架的截面形状,因而,能够通过使用斜拉线从而在保证靠背框架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或者说刚性的同时,还能够降低一对侧框架的重量。
然而,本申请的申请人发现:采用上述的斜拉线会导致以下的技术问题。
第1,在受到冲击时,这样的斜拉线实际所能带来的抗拉刚性要低于预期的抗拉刚性,而且,从材料以及加工制造上来看的话,使用这样的斜拉线的成本是较高的。
具体而言,现有的斜拉线具有拉线与环状部,其中,拉线由多个螺旋状的绞线束在一起而形成,成本较高;环状部与拉线是独立形成的,咬合固定在拉线的各端部。通过各环状部将斜拉线固定在座椅的框架结构上之后,斜拉线受到拉力的作用时,由多个螺旋状的绞线束在一起而形成的斜拉线在结构上存在会被逐渐拉成直线的问题,由此还会导致相邻的绞线间产生滑动的问题,而且,通过咬合加工固定在斜拉线上下两端的环状部的咬合部分也会产生打滑的问题,如此,则造成了斜拉线的实际抗拉刚性的降低。
第2,与在椅座的框架结构上采用这样的斜拉线相比,在靠背的框架结构上采用斜拉线难以有效地实现由斜拉线承受冲击载荷。
具体而言,如图23所示,斜拉线的倾斜角α越大的话,由斜拉线承受的冲击载荷的分量就越大,因而设置斜拉线显得越有效。然而,与椅座框架结构相比,靠背框架结构上难以获得较大的倾斜角α,因而其获得的效果不如椅座框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发条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发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90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斜齿柱形齿轮精密成形方法
- 下一篇:分布式路由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