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网格导电层及其具备该导电层的触摸面板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41854.2 | 申请日: | 201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2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高育龙;崔铮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铮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高松 |
地址: | 英国牛津阿*** | 国省代码: | 英国;GB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网格 导电 及其 具备 触摸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网格导电层及其具备该导电层的触摸面板。
背景技术
触摸屏是可接收触摸灯输入信号的感应式装置。触摸屏赋予了信息交互崭新的面貌,是极富吸引力的全新信息交互设备。触摸屏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信息传媒界的普遍关注,已成为光电行业异军突起的朝阳高新技术产业。
ITO层是触摸屏模组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触摸屏的制造技术一日千里的飞速发展着。但是以投射式电容屏为例,ITO层的基础制造流程近年来并未发生太大的改变。总是不可避免的需要ITO镀膜,ITO图形化,透明电极银引线制作。这种传统的制作流程复杂且冗长,因此良率控制就成了现阶段触摸屏制造领域难以回避的难题。此外这种制作方式还不可避免的需要用到刻蚀工艺,大量的ITO及金属材料会被浪费。因此如何实现工艺简单且绿色环保的ITO层制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印刷电子技术飞速发展,为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PolyIC公司展示了一种全印刷金属导电薄膜
POLYTC?(http://www.polyic.com/poly-tc.php)。该薄膜基于印刷技术一次性的制作出可具有周期性金属网格的透明电极区域和透明电极的银引线。这样以来,ITO层的三部制作流程就可以被化简为单次印刷,且避免了刻蚀工艺,控制了材料浪费。
然而POLYTC?是基于传统的印刷技术制作而成,因此其制作线宽最小只能达到10μm,在透过率大于85%的前提下,其网格周期必须大于300μm。因此这种网格肉眼是可以清晰察觉的。
一种基于纳米压印技术的埋入式金属网格,可以实现宽度小于3μm的银线加工。实验证明透明电极区域的银线小于3μm时,人类的肉眼是无法察觉的。但是透明电极的银引线宽度一般在20μm以上。然而在沟槽深度相同的前提下,线宽不同意味着沟槽深度的深宽比不同。较大的深宽比变化会对沟槽的银填充工艺造成极大的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金属网格导电层及其具备该导电层的触摸面板,使用密度不同金属网格同时构建透明电极区域和电极引线区域;电极引线区域的金属网格位于用户不可见的区域。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金属网格导电层,该导电层表面包括透明电极区域和电极引线区域,所述透明电极区域具有由金属构成的网格,所述电极引线区域具有由金属构成的网格;所述网格由填充于沟槽中的含金属成分的导电材料构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极引线区域的网格是形状规则的多边形网格。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透明电极区域的网格是形状不规则的随机网格,所述透明电极区域的网格由透明电极区域的网格线组成,所述透明电极区域的网格线在各个角度方向上分布均匀。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随机网格是不规则多边形构成的网格;所述网格的网格线是直线段,且与右向水平方向X轴所成角度θ呈均匀分布,所述均匀分布为统计每一条随机网格的θ值;然后按照5o的步距,统计落在每个角度区间内网格线的概率pi,由此在0~180o以内的36个角度区间得到p1、p2……至p36;pi满足标准差小于算术均值的20%。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极引线区域的网格的相对透过率小于80%。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沟槽的横截面为近似矩形,所述沟槽的深度与宽度的比大于0.8,所述沟槽宽度小于10μ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电层中具有对准标记,所述对准标记具有由金属构成的网格,且相对透过率小于80%。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该导电层的结构为:自下而上至少由基底材料和导电材料组成;或自下而上至少由基底材料、聚合物材料和导电材料组成;或自下而上至少由导电材料、基底材料和导电材料组成;或自下而上至少由导电材料、聚合物材料、基底材料、聚合物材料和导电材料组成;其中聚合物材料为紫外固化材料、热塑性材料或热固性材料。
一种触摸面板,至少具备一片上述的金属网格导电层。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 本发明提出电极引线区域采用网格设计,在与柔性电路板做键合时,网格中的聚合物部分可以加强引脚与柔性电路板导电胶之间的粘合力,提高键合牢固度。电极引线区域采用网格设计,是区别现有技术的创新点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铮,未经崔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18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