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siRNA药物载体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0883.7 | 申请日: | 2012-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6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必良;周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8G81/00 | 分类号: | C08G81/00;C08G63/91;C08G65/48;A61K48/00;A61K47/4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万志香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亲性三嵌段 聚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sirna 药物 载体 | ||
1.一种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其特征是,它为聚羟基脂肪酸酯、亲水性聚合物及阳离子化合物共聚形成的聚合物,其结构通式I为:[mA-B-C]或[mB-A-C],其中:A来源于聚羟基脂肪酸酯,mA表示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单甲醚;B来源于亲水性聚合物,mB表示亲水性聚合物的单甲醚;C来源于阳离子化合物;所述阳离子化合物为阳离子肽、阳离子酯质、或阳离子聚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其特征是,所述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结构通式如下:
其中n=1,2,3,或4;m表示聚合度;R为侧链,是C1-C7的烷基,或由苯氧基、卤素、苯基或取代的苯基取代的C1-C7烷基,或是C2-C5的烯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其特征是,所述聚羟基脂肪酸酯是聚羟基丁酸酯、聚羟基戊酸酯、聚3-羟基丁酸-3-羟基戊酸共聚酯、聚3-羟基丁酸-4-羟基丁酸酯、聚3-羟基丁酸-3-羟基己酸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其特征是,所述聚羟基脂肪酸酯是聚3-羟基丁酸-4-羟基丁酸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其特征是,所述聚羟基脂肪酸酯的数均分子量范围是500至10,000道尔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其特征是,所述聚羟基脂肪酸酯的数均分子量范围是500至4000道尔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其特征是,所述阳离子肽为赖氨酸-丙氨酸-亮氨酸-丙氨酸、聚左旋赖氨酸或鱼精蛋白;所述阳离子脂质为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胆固醇二油酰卵磷脂或胺乙基胺基甲酰基胆固醇;所述阳离子聚合物为聚乙烯亚胺、精胺、亚精胺、二亚乙基三胺、三亚乙基四胺、四亚乙基五胺、五亚乙基六胺或壳聚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其特征是,所述阳离子肽是聚左旋赖氨酸;所述阳离子脂质是胺乙基胺基甲酰基胆固醇;所述阳离子聚合物是聚乙烯亚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其特征是,所述亲水性聚合物是聚乙二醇,其具有的数均分子量是400至8,000道尔顿。
10.一种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以端丙烯基聚羟基脂肪酸酯单甲醚-聚乙二醇为大分子引发剂或端丙烯基聚乙二醇单甲醚-聚羟基脂肪酸酯为大分子引发剂,通过迈克尔加成与阳离子化合物的氨基反应得到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
上述阳离子化合物为阳离子肽、阳离子酯质、或阳离子聚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端丙烯基聚羟基脂肪酸酯单甲醚-聚乙二醇大分子引发剂是由端羟基聚羟基脂肪酸酯单甲醚-聚乙二醇在活化剂的作用下,将其末端羟基转变为丙烯基得到;上述活化剂为能活化羟基的试剂、丙烯酸酯单体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端丙烯基聚乙二醇单甲醚-聚羟基脂肪酸酯大分子引发剂是由端羟基聚乙二醇单甲醚-聚羟基脂肪酸酯在活化剂的作用下,将其末端羟基转变为丙烯基得到;上述活化剂为能活化羟基的试剂、丙烯酸酯单体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能活化羟基的试剂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羰基二咪唑、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或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所述丙烯酸酯单体为丙烯酰氯。
14.一种siRNA药物运输载体,其特征是,其是活性成分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的带正电荷的纳米颗粒,所述纳米颗粒的粒径为50-400nm,其zeta电势为5-60mV。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siRNA药物运输载体,其特征是,所述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为mP3/4HB0.5-PEG2-lPEI1.8或mPEG0.4-P3/4HB0.5-lPEI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088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物联网的农业智能控制终端
- 下一篇:自动气象站风传感器防冻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