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特定路段的车辆加速传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87186.X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2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涛 |
主分类号: | G08G1/00 | 分类号: | G08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特定 路段 车辆 加速 传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车联网和智能控制领域,具体是指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城市车辆快速通行系统。
背景技术
交通系统的发展水平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特别是过去1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据统计,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8500万辆,并且以每年1500万辆以上的速度增加,2010年汽车销售量达到1800万辆,蝉联世界第一。汽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车辆给人们带来种种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其他的严重问题:如频繁的交通事故,高峰期的道路堵塞,尾气排放引发的环境污染。
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智能交通系统)将物联网的传感、通信、数据处理等先进技术在交通领域进行支撑性映射,以构建智能安全、畅通高效和绿色低碳的交通运输系统。据初步统计,ITS能够有效提高路网运行效率:降低约60%的交通拥堵,使现有道路通行能力提高2到3倍;通过平均车速的提升,单位车辆油耗平均降低约15%,从而能大幅度减少汽油的消耗,减少尾气排放,提高空气质量和改善环境,符合我国制定的“低碳”国策。我国政府已将ITS作为中国未来交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并号召各级地方政府一起,增加ITS领域的投资力度。
现有的ITS仍然存在一定的交通拥堵,道路通行能力仍然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如何在现有的道路交通基础上有效提高路网运行效率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的一种面向特定路段的车辆加速传送系统,该系统通过对现有道路系统的改造,能有效的提高车辆的行驶速度,单位时间车辆通行率得到有效增加的同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面向特定路段的车辆加速传送系统由路面系统、传送带系统、道路信息显示系统及监控系统组成;所述的传送带系统的传送带两测设置有传感器组,用以检测车辆行驶速度、传送带系统固件的运行状态、传送带运行速度、交通运行状态及环境指标,同时传感器组将检测的各项数据实时传输给监控系统;所述传送带系统的传感器组通过无线网络与监控系统连接,所述传送带系统安装在路面系统上形成特定道路系统,所述的道路信息显示系统通过无线网络与监控系统联网;所述的特定道路系统两端分别设置有出口和入口,在入口处设置有车辆装载准备区,出口处设置车辆卸载工作区。
进一步的,所述的传送带系统由多组传送带组成,每组传送带的运行速度均为可调式且为受监控系统的独立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带系统的传送带为单向运行。
所述特定道路系统采用封闭式的环形通道。
所述特定道路系统入口的车辆装载准备区设置有车辆测量单元,用以测量车辆的相关信息,包括车辆的重量、规格;特定道路系统出口的车辆卸载工作区主要完成车辆由特定道路系统进入普通路面的车速过渡。
所述特定道路系统的道路信息显示系统由语音系统和显示牌系统组成,实时发布监控系统传输给道路信息显示系统的动态交通及新闻信息。
利用本发明所述的面向特定路段的车辆加速传送系统由路面系统实现车辆加速行驶的方法为:
车辆由统一的通行入口进入特定道路系统的车辆装载准备区,车辆装载准备区的测量单元检测车辆的重量及规格是否符合传送带传送标准,如检测车辆超重或超规格,车辆装载准备去报警并引导超重或超规格的车辆重从紧急出口驶出;如检测的车辆符合传送带传送标准,车辆进入特定道路系统中运行;车辆即将到达特定道路系统的出口时,道路信息显示系统通过语音系统及显示牌系统提示车辆减速运行,车辆通过车辆卸载工作区过渡到正常路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在于通过在现有路面系统上铺设一条全自动的传送带系统,让车辆在传送带系统上运行,有效的提高了单位时间通过路面的行车效率,同时通过在特定道路系统两边增加信息显示系统,有效的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面向特定路段的车辆加速传送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涛,未经杨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71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长效碱性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变轨式桨叶双链装置船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