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局部极值聚类对发光二极管进行计数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3744.7 | 申请日: | 2012-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7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唐亮;陈雁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5/00;G06M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局部 极值 发光二极管 进行 计数 方法 | ||
1.一种利用局部极值聚类对发光二极管进行计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对于用工业数字摄像机拍摄的LED芯片的图片进行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采用均值滤波、高斯滤波,去除图像噪点,使得图像模糊部分更加清晰;
(2)对经上述预处理的图像,求局部极小值点,设该局部极小值点的标号为i,并对该极值容积大小标记为 ,若该极小值点周围存在与它灰度值相差<C的点,则;当计算完全后,求所有极值容积的平均极值区域大小;去除所有区域大小的局部极小值点;这里C为特定阀值,C取ALMC的0.05~0.15倍, α为0~1的一个因子,取0.85~0.95;
(3)对每个局部极小值点,以其周围的灰度值信息建立一个数据矢量,按照矢量的欧拉距离做k-means均值聚类,将这些局部极小值点分成若干类,提取发光二极管亮点局部极值类;
(4)然后分两类情况处理:对于单级发光二极管方片,发光二级管亮点局部极小值类的点数目即为发光二极管的数目;对于矩形或者平行四边形双极发光二极管方片,根据两级匹配确定一个发光二极管的原则,确定发光二极管的数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局部极值聚类对发光二极管进行计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计算容积大小合适的局部极小值点的步骤为:
扫描LED方片图像中的每个点,若是以为中心的大小为的子图像区域的最小值,求该点的容积大小算法如下:
(1)设初始化集合S为空,将点加入到集合S中,给一个标记,其中表示点未经过处理,表示点已经处理过;
(2)取集合S中任意一个未经过处理的点,若的8-领域点中存在(p = i-1, i, i+1; q=j-1, j, j+1),满足且,则将点加入集合S;将标记为0;
(3)重复步骤(2),直到集合S中每个元素都经过处理;集合S的元素个数就是点的容积大小参数:LMC;
(4)得到所有的局部极小值点及其容积大小后,求所有局部极小值点的平均容积大小参数:ALMC,扫描所有局部极小值点,去除容积大小的局部极小值点;
得到所有的局部极小值点以及该点的区域大小后,求所有点的平均区域大小,扫描所有局部极小值点,去除区域大小 的局部极小值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局部极值聚类对发光二极管进行计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3)中K-Means均值聚类的步骤为:
对求得的每个局部极小值点,根据其周围的像素信息生成一个特征矢量te,特征矢量te由5个分量组成,表示如下:
:设以为中心的大小为的子图像的平均灰度值,,其中, ,β为0~1的某个归一化因子;
:设以为中心的大小为的子图像的平均灰度值为,;
:设以为中心的大小为的子图像的平均灰度值为,;
:设以为中心的大小为的子图像的平均灰度值为,;
:设以为中心的大小为的子图像的平均灰度为,;
设定两个局部极小值点之间的距离为各个特征矢量之间的欧拉距离,K-Means均值聚类算法如下:
(1)对每个局部极小值点的特征矢量重新编号,若有n个局部极小值点,则其对应的特征矢量为,其中任意是一个5分量的矢量;
(2)选择k个初始化中心点,;
(3)对于,分别与比较,假定与的欧拉距离最小,就标记为i;
(4)对于所有标记为i的点,计算这些点的和:,并且统计标记为i的点的个数,重新计算;
(5)重复步骤(3)、步骤(4),直到所有值的变化小于给定阀值;
根据极值点的不同特征得到聚类结果,保留发光二极管亮点产生的局部极值点类群,即为目标数据点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374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滑移齿轮离合器的防松脱结构
- 下一篇:外圈剖分式调心滚子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