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作为巡航导弹雷达反射特征等效目标的小型火箭弹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7929.9 | 申请日: | 2012-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7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任辉启;阮文俊;高超;徐流恩;易治;马宏伟;王健;韩彧;林加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工程兵科研三所 |
主分类号: | F42B12/02 | 分类号: | F42B12/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2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作为 巡航导弹 雷达 反射 特征 等效 目标 小型 火箭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雷达性能调试和检测的信标,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以作为巡航导弹雷达反射特征等效目标的小型火箭弹。
背景技术
巡航导弹是多数防空预警雷达的主要侦测目标。所以,在雷达调试或定型检验时,对巡航导弹类的高速运动目标的探测、跟踪能力要作为主要技术性能进行测试。在对雷达的最大进行探测距离、捕获目标速度、跟踪能力等主要性能测试时,用真实的巡航导弹作为目标进行试验是不现实的,那么就需要有与巡航导弹雷达反射特征相似的的物体作为被识别目标。
通常,进行雷达性能调试或检测时所用的目标替代物为信标。信标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有源信标,这类信标可以发出雷达可识别的电信号,与雷达建立相对位置的关联关系;另一类信标为无源信标,其本身不能发射雷达可识别的电信号,但通过其表面的形状设计,可反射较强的雷达回波信号,从而与雷达建立关联。这两类信标与GPS联合使用,可较好的进行雷达静态探测能力和精度的调试和检测。目前,无源信标大多是利用气球或航模等可悬浮运动平台搭载信标和GPS来进行雷达对动态目标的探测能力和精度的调试和检测。但是,利用气球或航模作为运动平台的方式,不能够同时满足雷达反射面积特性和运动特性相似的要求。所以,还不能作为巡航导弹类物体雷达反射特征的等效目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作为巡航导弹雷达反射特征等效目标的小型火箭弹,包括火箭发动机和靶弹头,所述火箭发动机包括燃烧室、喷管和多个翼片,所述燃烧室的前端与所述靶弹头联接、后端与所述喷管连接,所述多个翼片布置在所述喷管的外圆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靶弹头为中空结构,其截面为多边形;所述火箭发动机的燃烧室外面包覆有金属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靶弹头为截面呈正八边形的棱柱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金属箔为0.2mm厚的铝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前端和所述靶弹头之间采用螺纹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小型火箭弹的雷达反射面积为0.004m2~0.006m2,飞行速度为0.4~0.7马赫。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小型火箭弹的雷达反射面积为0.005m2,飞行初速为220m/s,常温条件下,300m处的立靶密集度为Ey×Ez≤0.35m×0.35m。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燃烧室内设有固药盒,120根单孔管状药柱用固药胶柔性粘结在所述固药盒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采用高能高燃速推进剂GATo-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靶弹头采用Q235结构钢制成。
本发明主要通过改变靶弹头的形状来增大雷达反射面积;通过改变火箭发动机表面的发射特性来增大雷达反射面积,并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可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巡航导弹雷达反射特征等效目标,用于超近程雷达对巡航导弹等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捕获目标速度和跟踪识别能力的测试;
2.飞行中姿态稳定,弹道重复性好,可作为雷达对动态目标探测跟踪连续性的无源信标;
3.可用于超近程反导武器系统的联调试验中的替代靶弹;
4.可大幅降低试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火箭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靶弹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1、靶弹头;2、火箭发动机;3、燃烧室;4、翼片;5、喷管;6、金属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为满足对超近程探测雷达动态性能进行调试,对超近程探测雷达对巡航导弹等目标的探测识别距离、捕获目标速度和跟踪能力进行测试,以及对超近程反导武器系统进行联调试验等需求,需要提供一种与巡航导弹雷达反射特征相近的等效目标和动态信标,以有效降低试验成本。
作为巡航导弹类物体的雷达特性等效目标,若要使真实目标的雷达回波功率Pr和等效目标的雷达回波功率Pv相等,即
Pr=P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工程兵科研三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工程兵科研三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79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CO2气调保藏鸡蛋的方法
- 下一篇:噪声辐射减少的机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