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进气阻力调节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进气系统性能试验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6228.3 | 申请日: | 2012-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47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杨颖;杨安志;金吉刚;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5/02 | 分类号: | G01M15/02;G01M1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李爱华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力 调节 装置 具有 系统 性能 试验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进气阻力调节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进气系统性能试验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进气系统是指由空气滤清器进气管、空气滤清器总成(以下简称“空滤器”)、发动机进气软管总成构成的进气系统装置。空滤器分为上下壳体,在上下壳体间设置有滤芯。空气从空滤器进气管进入后经空滤器内的滤芯过滤掉空气中的灰尘杂质,洁净的空气再由发动机进气软管总成进入发动机。
进气系统设计有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控制,进气阻力就是一项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进气阻力是指在额定流量下,由于气体与管道摩擦、进气不畅、流动紊乱等引起的空气经过进气系统所产生的能量损失,即在进气系统进口端和出口端测得的压力差。进气阻力过大将导致发动机进气不顺畅、进气量不足、影响整车动力性和经济性,从而使发动机功率、扭矩下降,燃油消耗率升高。
因此,在设计初期需要制定合理的进气系统的进气阻力目标值。其中制定目标值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即是进气阻力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临界点。如果进气阻力指标过于宽松则不能保证发动机性能;如果指标过于严格,则需要投入大量技术和成本进行进气系统开发,得不偿失。现有技术状态下,国内进气系统技术领域往往依据国外指标和设计经验值进行进气阻力目标值确定。但是不同的发动机,即使排量、额定进气量相同,其所允许的进气阻力值也会存在一定差异。这就需要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提取不同发动机的性能特性,以确定其所允许的进气阻力目标值。对某一款发动机进行进气系统台架试验时,需要制作多套不同进气阻力值的进气系统样件,分别安装到发动机上进行反复试验,最终得出进气阻力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关系曲线。但是,制作不同进气阻力的进气系统样件需要很长的周期,而且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进气阻力调节装置,适用于汽车进气系统性能试验时对进气阻力进行调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进气阻力调节装置的进气系统性能试验设备。
为达上述优点,本发明提供一种进气阻力调节装置,包括阀体、插片和插销;所述阀体外壁上设有导引槽,所述导引槽与所述通气孔相通,所述插片与所述导引槽配合并可沿所述导引槽插入或者拔出所述通气孔,所述插片上间隔开设与所述插销配合的若干插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体外壁上设有安装部,所述导引槽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安装部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插销配合固定的固定槽。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引槽沿所述阀体的圆周方向开设。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槽开设方向与所述导引槽垂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片包括主板和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主板的一端,所述插槽沿长度方向上间隔开设在所述主板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销一端设有操作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进气系统性能试验设备,包括发动机进气软管、节气门、发动机和上述的进气阻力调节装置,所述进气阻力调节装置一端与大气相通,另一端通过所述发动机进气软管和所述节气门与所述发动机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进气软管为橡皮管。
本发明的进气阻力调节装置可以调节进气阻力,装有进气阻力调节装置的进气系统性能试验设备可以替代多套进气阻力不同的进气系统测试装置,进行多次试验。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进气阻力调节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图1沿II-II线的截面剖示图。
图3是图1所示进气阻力调节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沿IV-IV线的截面剖示图。
图5是发动机进气系统工作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进气系统性能试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5显示了发动机进气系统工作原理。空气从空滤器进气管进入空滤器下壳体,然后经空滤器滤芯过滤进入空滤器上壳体,再依次通过发动机进气软管和节气门,再后进入发动机。空气经过空滤器下壳体、空滤器滤芯和空滤器上壳体时会受到阻力,影响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62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