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杏鲍菇微波真空干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4635.0 | 申请日: | 2012-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8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林河通;陈健凯;李辉;王志艳;陈艺晖;林艺芬;黄美香;王绍青;陈洪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28 | 分类号: | A23L1/2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杏鲍菇 微波 真空 干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杏鲍菇微波真空干燥方法。
背景技术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雪茸、鲍鱼菇或干贝菇,属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菌类,是一种珍贵的药食两用真菌。其肉质肥厚、质地脆嫩、味道鲜美,兼有杏仁的香味及鲍鱼的口感,备受消费者欢迎。杏鲍菇营养丰富,经常食用能够预防高血脂、高胆固醇,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增强机体免疫等功效。近年来,杏鲍菇种植业发展迅速,产量急剧增加,但杏鲍菇含水量很高,采摘后贮藏时间短,给销售造成很大困难。将杏鲍菇进行干制是缓解鲜销压力,延长其货架供应期的重要措施之一。杏鲍菇的干制常采用热风干燥技术,它具有处理量大、加工成本低等优点,但存在生产周期长,产品易褐变、营养成分损失严重等问题,产品质量无法保障,严重制约了杏鲍菇干制品的销售。微波真空干燥是一种新型的干燥技术,是在真空条件下对物料进行微波加热而达到水分的蒸发,它综合了微波干燥和真空干燥的优势,具有快速、高效、低温等优点,能较好地保留食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成分,应用前景广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杏鲍菇微波真空干燥方法,采用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对杏鲍菇进行干燥,该方法能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杏鲍菇微波真空干燥方法,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1)整形:新鲜杏鲍菇用清水清洗掉表面杂质后,横向切成菇块;
(2)无硫护色:采用护色液对菇块进行无硫护色处理;
(3)微波真空干燥:将无硫护色后沥干的菇块均匀摆放于微波真空干燥室的物料盘内,微波真空干燥至含水率为10~12%;所述的微波真空干燥条件为:微波强度4 W/g~16 W/g,腔体压力10 kPa~40 kPa,物料厚度0.5 cm~3.5 cm;
(4)包装、贮藏:产品冷却后真空包装,置于-4~5℃的冷库中贮藏。
步骤(1)中所述菇块的厚度为0.5 cm~3.5 cm。
步骤(3)中所述护色液的组分及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柠檬酸0.1~0.3%,抗坏血酸0.15~0.35%,半胱氨酸 0.05~0.15%,余量为纯净水;护色时间为0.5~1.5 h。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是:通过干燥前的无硫护色处理,可有效抑制杏鲍菇干燥期间的褐变;微波真空干燥缩短了干燥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又减少了营养成分的损失;且在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产品内部逐渐形成的蒸汽压差防止了产品的收缩变形;产品内部形成的均匀孔洞化结构增强了其复水性,产品品质明显优于传统脱水的杏鲍菇干制品。微波真空干燥过程易于控制,清洁环保,有助于提高杏鲍菇干制品的市场竞争力。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给出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本发明,但它们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杏鲍菇的微波真空干燥步骤:
(1)选料与整形:选择大小均匀、色泽一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新鲜杏鲍菇,用清水清洗掉表面杂质后,横向切成1.0 cm厚的菇块;
(2)护色:采用护色液对菇块进行无硫护色处理0.5 h,护色液组成为:柠檬酸0.2%,抗坏血酸0. 3%,半胱氨酸 0.05%;
(3)测定初始含水率:选取鲜菇200 g,用刀充分切碎后混合均匀,取5 g在105℃下鼓风干燥5 h,干燥器内冷却0.5 h,称重,再烘1 h,称重,直至连续两次称量不超过0.002 g,即为恒重,重复3次,测定初始含水率为90±2%;
(4)微波真空干燥:将无硫护色后沥干的菇块均匀摆放于微波真空干燥室的物料盘内,进行微波真空干燥,微波真空干燥条件为:微波强度4W/g,腔体压力20 kPa,物料厚度1.0 cm,至含水率为10~12%;
(5)包装与贮藏:产品冷却后真空包装,置于-4~5℃的冷库中贮藏。
二、干制品品质检测及能耗计算
按照下述方法测定各项指标:
(1)复水率的测定:复水率Rf =(mf-mg)/m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46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面向空间的微型微流控实时荧光PCR工作系统
- 下一篇:吸气式叶轮增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