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P+单一多晶架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39598.6 | 申请日: | 201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41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雷兵;方英娇;陈号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来燕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94 | 分类号: | H01L29/94;H01L29/423;H01L27/115;H01L21/8247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长江路2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单一 多晶 架构 挥发性 记忆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挥发性记忆体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具有P+单一多晶架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集成电路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片上系统(SoC)应用,它是把许多功能块集成到一个集成电路中。最常用的片上系统包括一个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模块、非挥发性记忆体以及各种特殊功能的逻辑块。然而,传统的非挥发性记忆体中的进程,这通常使用叠栅或分裂栅存储单元,与传统的逻辑工艺不兼容。
非挥发性记忆体(NVM)工艺和传统的逻辑工艺是不一样的。非挥发性记忆体(NVM)工艺和传统的逻辑工艺合在一起的话,将使工艺变成一个更为复杂和昂贵的组合;由于SoC应用的非挥发记忆体典型的用法是在关系到整体的芯片尺寸小,因此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同时,由于现有非挥发性记忆体的工作原理使得写入数据容易丢失,影响使用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P+单一多晶架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及其制备方法,其结构紧凑,能与CMOS工艺兼容,降低芯片成本,提高存储的安全可靠性。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具有P+单一多晶架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包括半导体基板;所述半导体基板内的上部设有若干用于存储的记忆体细胞,所述记忆体细胞包括PMOS访问晶体管、控制电容及编程电容;所述PMOS访问晶体管、控制电容及编程电容间通过半导体基板内的领域介质区域相互隔离;半导体基板的表面上淀积有栅介质层,所述栅介质层上设有浮栅电极,所述浮栅电极覆盖并贯穿PMOS访问晶体管、控制电容及编程电容上方对应的栅介质层,浮栅电极的两侧淀积有侧面保护层,侧面保护层覆盖浮栅电极的侧壁;PMOS访问晶体管包括第一N型区域及位于所述第一N型区域内上部的P型源极区与P型漏极区,控制电容包括第二P型区域及位于所述第二P型区域内上部的第一P型掺杂区域与第二P型掺杂区域;编程电容包括第三P型区域及位于所述第三P型区域内上部的第五P型掺杂区域与第六P型掺杂区域;第一P型掺杂区域、第二P型掺杂区域、第五P型掺杂区域、第六P型掺杂区域、P型源极区及P型漏极区与上方的浮栅电极相对应,并分别与相应的栅介质层及领域介质区域相接触。
所述半导体基板的材料包括硅,半导体基板为P导电类型基板或N导电类型基板。
所述半导体基板为P导电类型基板时,所述PMOS访问晶体管、控制电容及编程电容通过P型导电类型基板内的第二N型区域及第二N型区域上方的第三N型区域与P型导电类型基板相隔离。
所述第一P型掺杂区域包括第一P型重掺杂区域及与侧面保护层相对应的第一P型轻掺杂区域,第一P型重掺杂区域从第一P型轻掺杂区域的端部延伸后与领域介质区域相接触。
所述第二P型掺杂区域包括第二P型重掺杂区域及于侧面保护层相对应的第二P型轻掺杂区域,第二P型重掺杂区域从第二P型轻掺杂区域的端部延伸后与领域介质区域相接触。
所述P型源极区包括第三P型重掺杂区域及与侧面保护层相对应的第三P型轻掺杂区域,第三P型重掺杂区域从第三P型轻掺杂区域的端部延伸后领域介质区域相接触。
所述P型漏极区包括第四P型重掺杂区域及与侧面保护层相对应的第四P型轻掺杂区域,第四P型重掺杂区域从第四P型轻掺杂区域的端部延伸后与领域介质区域相接触。
所述第五P型掺杂区域包括第五P型重掺杂区域及与侧面保护层相对应的第五P型轻掺杂区域,第五P型重掺杂区域从第五P型轻掺杂区域的端部延伸后与领域介质区域相接触。
所述第六P型掺杂区域包括第六P型重掺杂区域及与侧面保护层相对应的第六P型轻掺杂区域,第六P型重掺杂区域从第六P型轻掺杂区域的端部延伸后与领域介质区域相接触。
所述浮栅电极的包括导电多晶硅。所述栅介质层的材料包括二氧化硅;所述侧面保护层为氮化硅或二氧化硅。
一种具有P+单一多晶架构的非挥发性记忆体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提供半导体基板,所述半导体基板包括第一主面及第二主面;
b、在半导体基板的第一主面上进行所需的阻挡层淀积、阻挡层刻蚀及自对准离子注入,以在半导体基板内形成所需的第一N型区域、第三N型区域、第二P型区域及第三P型区域,第一N型区域位于第二P型区域及第三P型区域间,第三N型区域位于第二P型区域及第三P型区域的外侧;
c、在上述半导体基板内生长得到领域介质区域,所述领域介质区域从第一主面向下延伸,并使得第三N型区域、第二P型区域、第一N型区域及第三P型区域的上部相互隔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来燕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来燕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95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