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位检测线粒体DNA片段整合到核基因组中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1792.1 | 申请日: | 2012-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40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张舒羽;童建;曹建平;曹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常亮;李辰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位 检测 线粒体 dna 片段 整合 基因组 中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原位检测线粒体DNA整合到核基因组中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线粒体是具有双层膜结构的半自主性细胞器,能够独立进行基因的转录、翻译和蛋白质的表达,在细胞的能量代谢、自由基的产生和细胞凋亡等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核基因组相比,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缺乏组蛋白保护,而且没有有效的损伤修复系统,因此极易受到攻击,是致癌物作用的重要靶点。mtDNA的损伤包括突变、整合和不稳定性改变。
线粒体受到损伤后,mtDNA可在短期内裂解,而且由于细胞内核酸降解酶活性下降不能有效清除,因此产生大量游离的mtDNA。另一方面,胞质中的mtRNA经逆转录也可生成mtDNA。这些mtDNA通过细胞核膜的核孔进入核内,随机整合到核基因组中。如果这种整合出现在癌基因或抑癌基因上,便可诱导细胞发生癌变。已在多种人类肿瘤如肺癌、肝癌、肾癌、乳腺癌中检测到了这种改变。例如,在HelaTG细胞中,发现mt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亚单位整合入C-myc基因内,产生了含有C-myc和COX融合遗传信息的mtRNA。因而mtDNA与核内DNA(nDNA)的整合可能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基础。因此,检测线粒体DNA整合到核基因组中的状况能反映出线粒体的遗传损伤,对于评价基因组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原位检测线粒体基因组的方法是采用末端转移(Nick translation)的方法对靶向全长的线粒体DNA序列进行原位杂交。但是由于线粒体DNA整合到核基因组中具有随机性,并非是全长的线粒体基因整合进入核基因组,因而需要较短的探针采用更加灵敏的方式来检测线粒体基因整合到核基因组中的状况。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如果被检测的染色体或DNA纤维切片上的靶DNA与所用的核酸探针是同源互补的,二者经变性-退火-复性,即可形成靶DNA与核酸探针的杂交体。将核酸探针的某一种核苷酸标记上报告分子如生物素、地高辛,可利用该报告分子与荧光素标记的特异亲和素之间的免疫化学反应,经荧光检测体系在镜下对待测DNA进行定性、定量或相对定位分析。目前,FISH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的研究中,成为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
目前FISH技术主要是针对细胞核DNA进行的。例如在肿瘤学研究和临床中采用FISH技术检测位于染色体17q11.2-q12的HER-2基因的扩增情况,可用于指导临床上赫赛汀(Herceptin)的用药;EGFR基因扩增情况可用于指导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的用药。针对核基因组DNA的染色质原位杂交采用的荧光探针一般较长,以保证寡核苷酸探针的特异性,商品化的荧光探针长达400KB。而线粒体DNA的总长度仅有20KD,而由于双链断裂而整合进入细胞核DNA中的片段常常更短。因而需要在检测较短DNA片段的时候提高杂交的特异性。并且由于细胞的细胞质中均有几十至数百个线粒体基因组的拷贝,细胞质中的线粒体DNA会与荧光探针杂交而形成较强的杂交信号,因而需要提高细胞核内荧光探针与整合到基因组中mtDNA的杂交信号。目前还未曾见用于线粒体DNA的检测。
因此,提供一种原位检测线粒体DNA整合到核基因组中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原位检测线粒体DNA整合到核基因组中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对线粒体DNA整合到核基因组中进行原位检测,特异性好。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位检测线粒体DNA整合到核基因组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得组织切片,经预处理后获得第一切片;
设计长度为50~70bp的探针并用荧光素标记;所述探针序列与所述线粒体DNA序列互补;
取无关DNA与所述第一切片混合后获得第二切片;
取所述探针与所述第二切片混合,杂交、复染,荧光显微检测;所述无关DNA与所述线粒体DNA不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17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直流电焊机
- 下一篇:正反双刃聚晶金刚石镗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