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裂栅型沟槽功率MOS器件的终端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0923.6 | 申请日: | 2012-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9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颖;胡海帆;焦文利;曹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423;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裂 沟槽 功率 mos 器件 终端 结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分裂栅型沟槽功率MOS器件的终端结构,包括栅引出电极(101)、栅电极下部悬浮多晶硅电极(102)、厚氧化层(103)、栅电极连接金属(104)、源电极(105)、漂移区(N-)(106)、漏电极(107);其特征是:栅电极引出电极(101)、栅电极下部悬浮多晶硅电极(102)和厚氧化层(103)组合结构构成器件终端且在相同掩膜板及相同工艺中形成。
2.一种分裂栅型沟槽功率MOS器件的终端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在N+衬底上外延生长N-区及P体区,然后利用掩膜板(1)生成深沟槽,并淀积厚氧化层及掺杂多晶硅,进行多晶硅和二氧化硅的回刻蚀,干氧生成栅氧化层,并淀积掺杂多晶硅形成分裂栅结构,淀积氮化硅;利用掩膜板(2)刻蚀掉有源区的氮化硅后,对多晶硅进行回刻蚀;去除氮化硅后,角度离子注入N+,形成源电极,并淀积氮化硅,利用掩膜板(3)刻蚀出源电极和栅引出电极的接触孔,离子注入P+后,淀积金属;利用掩膜板(4)分离源电极和栅引出电极;利用掩膜板(5)进行表面钝化、光刻压焊点、刻蚀钝化层,背面减薄,背面金属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092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便叉车
- 下一篇:发光元件、其制造方法及其发光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