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乳酸菌混合发酵的大米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5419.7 | 申请日: | 201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09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吴晖;赖富饶;余稳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1/09 | 分类号: | A23L1/09;A23L2/38;A23L2/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酸菌 混合 发酵 大米 饮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米饮料制备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乳酸菌混合发酵的大米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大米具有健脾养胃、益精强志、聪耳明目之功效,被誉为“五谷之首”。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稻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2/5左右,是我国粮食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大米饮料以大米为主要原料,通过现代饮料生产技术,在保留稻米的营养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配合饮料生产的一种新型营养型饮料。在国外尤其是韩国对大米饮料的开发做得比较深入,在韩国,仅乌津米乳的销售额就达人民币8亿元。尽管我国是最大的大米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对大米的深加工仍处于起步阶段,水平还比较低,即使生产出个别大米饮料产品,但是仍存在着利用率低、口感差、营养素破坏严重、产品稳定性不好等问题。
传统方式制作大米饮料是将大米等原料主要经糊化、糖化,再加入乳化剂和稳定剂进行调配所得,此类产品的生产特点决定了其稳定性相对较差、口感单一,而且对大米中的多种营养素利用率较低,容易造成较大浪费;而目前,对于采用发酵法生产大米饮料的报道较少,且市场上并无相应产品,因此发酵法生产大米饮料可期望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中国专利CN011144775.0公开了一种“大米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大米浸泡后,加热糊化,然后接种糖化霉菌或酒酵母菌,与15~35℃下发酵1~5d,过滤、灭菌即得成品。缺点在于采用糖化霉菌或酒酵母菌发酵,可能会导致所得产品酒精含量相对较高。
中国专利CN200710032265.X公开了“一种发酵米乳饮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米经浸泡、蒸煮后,采用酒曲于25~28℃下发酵6~7d,然后将发酵后的米酒加水磨浆,经高温淀粉酶及糖化酶处理,再加入0.1~0.2wt%柠檬酸、0.2~0.3wt%黄原胶和0.2~0.3wt%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等进行调配,均质后超高温灭菌,无菌包装即得成品。缺点在于该方法所得产品的酒精含量为2~5wt%,不适合青少年、孕妇和老年人饮用。
中国专利CN201010283791.5公开了“一种大米乳酸饮料”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大米粉碎后经生物或膨化处理改性后,添加奶粉,接种后添加甜味剂、保鲜剂和乳化剂等进行调配、均质,然后进行发酵,包装灭菌后得到的大米乳酸饮料米香纯在、润滑爽口。缺点在于需要将原料米进行改性,增加了生产成本,并需要添加甜味剂、保鲜剂和乳化剂进行调配。
中国专利CN201010502590.X公开了“一种炒米乳酸菌饮料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大米炒制成焦黄色,然后在45~60℃下浸泡2~10h,经磨浆、糊化、糖化后,添加0.01~0.5wt%蔗糖酯、0.01~0.2wt%黄原胶0.1~2wt%奶粉以及4~12wt%蔗糖进行调配,灭菌后加入0.01~0.1wt%的直投式乳酸菌,于35~44℃下发酵5~24h,即得成品。缺点在于预处理增加了生产工艺过程,且需要添加奶粉进行发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乳酸菌混合发酵的大米饮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乳酸菌混合发酵,可使产品除了具有特有的米香外,还具有发酵乳产品特有的香味,口感细腻、酸甜可口,适用于任何人群饮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乳酸菌混合发酵的大米饮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无霉变大米粉碎,过20~40目筛成米粉后,将米粉与水按重量比为1:8~1:16调匀,在100~106℃下蒸煮糊化20~30min,冷却得到糊化液,备用;
(2)将麦芽与水按重量比1:5~1:10混合,50~60℃下浸泡1h后,过滤制得麦芽汁;
(3)将麦芽汁和糖化酶分别加入步骤(1)中的糊化液中,并在60~65℃下糖化3~4h,得到糖化液并用100~200目筛过滤后,冷却至常温备用,其中麦芽汁的加入量为糊化液质量的30 wt%,糖化酶的加入量为糊化液质量的0.5~2 wt%;
(4)将乳酸菌发酵菌液加入到上述糖化液中,并在37℃下进行前发酵处理70~80h,当pH值降至4,外观呈絮乳状时即可降温至4~5℃下进行后发酵处理12~20d,得到发酵醪液,将该发酵醪液的pH值降至2.9~3.5后,加入白砂糖并混合;其中乳酸菌发酵菌液的加入量为糖化液质量的4~9 wt%,白砂糖的加入量为发酵醪液质量的5~15wt%;
(5)将步骤(4)所得的混合液于20 MPa下均质,罐装,85~95℃灭菌10~20min后,即可获得所需乳酸菌混合发酵的大米饮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54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