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ZrC-SiC复相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5002.0 | 申请日: | 2012-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93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刚;董绍明;王震;周海军;何平;胡建宝;丁玉生;张翔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4B35/56 | 分类号: | C04B35/56;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何葆芳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zrc sic 陶瓷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相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说,是涉及一种含有ZrC和SiC两物相的复相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陶瓷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伴随着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提出,航天飞行速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由于飞行器在服役过程中将承受巨大的启动加热,飞行器表面温度达到2000℃以上。因此寻求能够在2200~3000℃高温环境中稳定工作的耐超高温材料成为研究的目标。
超高温陶瓷(Ultra-high-temperature ceramics,UHTCs)是指由一些过渡金属的硼化物及碳化物组成的多元复合陶瓷体系,如HfB2、HfC、ZrB2、ZrC等。这些材料的熔点超过3000℃,有良好的热化学稳定性,高的导热、导电性能并且在1600℃以上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
碳化锆(ZrC)具有高熔点、高模量、高硬度、高的热导率和电导率,无相变和良好的抗热震性能,成为高温结构应用的潜在候选材料。相比ZrC来说,碳化硅(SiC)作为基体具有耐高温、硬度大、强度高、模量高、高温性能优异等优点,同时其高温氧化后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SiO2薄膜,能够避免氧化性气体与复合材料直接接触,从而达到提高复合材料抗氧化性能的目的。研究表明:含有ZrC和SiC两物相的复相陶瓷材料既具有ZrC又具有SiC的双重性能优点,可望在超高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可规模化实施的ZrC-SiC复相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实现ZrC-SiC复相陶瓷材料在超高温领域的广泛应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ZrC-SiC复相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是一种原位反应法,即:首先将酚醛树脂、锆粉、硅粉加入有机溶剂中,球磨使混合均匀;然后干燥除去有机溶剂,制得先驱体粉末;再将先驱体粉末在800~1000℃进行裂解处理;裂解处理后,再在惰性气氛下,于1500~1800℃进行热处理。
所述的有机溶剂优选为乙醇。
所述的干燥优选为真空干燥。
所述的裂解处理时间优选为20~40分钟。
所述的惰性气氛优选为氩气氛。
所述的热处理时间优选为0.5~2小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ZrC-SiC复相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可规模化实施及可任意调节其中两相比例等优点,有助于实现ZrC-SiC复相陶瓷材料在超高温领域的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得的ZrC-SiC复相陶瓷材料的XRD谱图;
图2为实施例1制得的ZrC-SiC复相陶瓷材料的SEM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1
将10g锆粉、0.77g硅粉和5g酚醛树脂加入100ml乙醇中,球磨使混合均匀;在100℃真空干燥12小时,以除去乙醇,得到先驱体粉末;将先驱体粉末放在石墨坩埚中于900℃进行裂解处理30min;裂解处理后,再在Ar气氛中,于1500℃进行热处理2小时,热处理结束,即得所述的碳化锆-碳化硅复相陶瓷材料。
所制备的复相陶瓷材料中含ZrC的理论值为83.3vol%。
图1为本实施例制得的复相陶瓷材料的XRD谱图,由图1可见:所制备的复相陶瓷材料中含有ZrC和SiC两种物相。
图2为本实施例制得的ZrC-SiC复相陶瓷材料的SEM照片,由图2可见:所制备的ZrC-SiC复相陶瓷材料为纳米粉体,平均粒径在50~200nm,且纳米颗粒分散较均匀。
实施例2
将10g锆粉、1.26g硅粉和5.6g酚醛树脂加入100ml乙醇中,球磨使混合均匀;在100℃真空干燥12小时,以除去乙醇,得到先驱体粉末;将先驱体粉末放在石墨坩埚中于800℃进行裂解处理40min;裂解处理后,再在Ar气氛中,于1800℃进行热处理0.5小时,热处理结束,即得所述的碳化锆-碳化硅复相陶瓷材料。
所制备的复相陶瓷材料中含ZrC的理论值为75vol%。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50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远程管理系统、远程管理装置及远程管理方法
- 下一篇:低压线路驱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