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冲击式榨菜腌制撒盐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89877.6 | 申请日: | 2011-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45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朱贤华;朱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贤华 |
主分类号: | A23L1/218 | 分类号: | A23L1/2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8003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 榨菜 腌制 撒盐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冲击式榨菜腌制撒盐机。
背景技术
榨菜是以青菜头为原料,经过风干或盐腌脱水,加入调味辅料轻微发酵而成。具有鲜、香、嫩、脆、辣、酸等各种风味。目前,全国青菜头种植面积约125万亩,分布在:重庆75万亩(主要分布于涪陵、丰都、忠县、江北、长寿等地),其中涪陵区57万亩,是国内区域性最大的榨菜原料种植基地;浙江30万亩,其中余姚12万亩;四川10万亩,主要用作四川泡菜的配料;国内其它地区(福建、江苏、上海、湖南、广西)10万亩,重庆是榨菜的主要产地。中国榨菜源于涪陵,涪陵榨菜制作工艺悠久、完善,已有百余年商品化生产历史,连续不衰。因此,涪陵是中国榨菜之乡,是世界榨菜之乡,涪陵榨菜是中国一大著名土特产,是世界三大名菜之一,是中国传统出口三大名菜之一,是天府三宝之一、是涪陵三绝之一,涪陵榨菜品牌已成为涪陵人民的一张名片。涪陵榨菜生产采用现代腌制技术,建立“三清三洗、三腌三榨”核心工艺,但在腌制过程中撒盐工序仍然是人工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撒布不均匀,人工成本高,原料利用不充分,一些特殊部位撒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械化的撒盐机,提高效率,减轻人类劳动强度,使盐撒布均匀,降低人工成本,原料利用充分。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冲击式榨菜腌制撒盐机,包括动力机构、输送机构和喷 撒机构以及第一高压气管1、第二高压气管14,第一气阀2、第二气阀15,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13,叶轮4,给料斗5,加料开关6,螺旋7,送料管8,喷出口12,延伸管11,喷头10,孔板9,叶轮4与螺旋7的轴相联,叶轮旋转靠流动高气带动,螺旋将盐送进第二气囊1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榨菜撒盐机械化,提高效率,减轻人的劳动强度,使盐撒布均匀,降低人工成本,原料利用充分。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冲击式榨菜腌制撒盐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B-B剖面图。
图3至图6是图1的A向视图,表示叶轮和叶片的具体形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2和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冲击式榨菜腌制撒盐机,包括第一高压气管1、第二高压气管14,第一气阀2、第二气阀15,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13,叶轮4,给料斗5,加料开关6,螺旋7,送料管8,喷出口12,延伸管11,喷头10,孔板9。
第一气囊3、第二气囊13分别为圆柱形和圆锥形,均为组合体,喷出口12为圆柱形孔,延伸管11为圆形软管,喷头10为圆锥形孔,孔板9上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圆柱形小孔,叶轮4与螺旋7相联,叶轮旋转靠流动的高压气带动,螺旋输送绞刀将盐送进第二气囊13。
叶轮旋转靠流动的高压气带动,螺旋输送绞刀将盐送进第二气囊13,使盐气混合,经空气压缩机送来高压气体将盐喷撒在榨菜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贤华,未经朱贤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898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码喷墨影印软木砖
- 下一篇:带头像的体温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