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轿车车体后侧围内蒙皮总成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91759.7 | 申请日: | 201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13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杨凯;郭武俊;常满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10 | 分类号: | B62D25/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加强 结构 轿车 车体 后侧围内 蒙皮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身的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轿车车体后侧围结构设计的优劣对于整车的抗疲劳以及扭转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车辆在恶劣路况条件下行驶时,整车的扭转以及后轴对车身的冲击较大,后侧围对于这些力的承载以及分散传递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大部分三厢轿车布置了置物板结构将左右后侧围连接,对左右后侧围起到了支撑加强作用。对于大部分两厢轿车来说,因车体未焊接置物板结构,所以两厢车的后侧围结构更需优化和加强,以满足抗疲劳和扭转的要求。目前大多数两厢车的后侧围内蒙皮总成由后侧上内蒙皮,后侧围下内蒙皮组成,通过在后侧围上内蒙皮,后侧围下内蒙皮增加加强筋来提高后侧围的承载力。有些结构增加后侧围加强件连接后侧围上下内蒙皮,但未从中心贯穿车顶到轮鼓包,此结构不利于承载力的分散传递,所受冲击较大,在恶劣路况条件下可能会导致后轮鼓包区域的开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急速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轿车车体后侧围内蒙皮总成,以优化和加强两厢车的后侧围内蒙皮总成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轿车车体后侧围内蒙皮总成,其包括后侧围上内蒙、后侧围下内蒙和后侧围加强件;所述后侧围上内蒙皮与后侧围下内蒙皮通过点焊连接组成后侧围内蒙皮组件。在后侧围内蒙皮组件内侧焊接有后侧围加强件,所述后侧围加强件从后侧围内蒙皮组件的车顶位置贯通延伸到后轮鼓包位置。
所述后侧围加强件的断面为U形,与后侧围内蒙皮组件焊接形成腔体加强结构。
此结构主要通过一个后侧围加强件和后侧围上内蒙皮、后侧围下内蒙皮焊接起来组成的,在后侧围内蒙皮总成结构上形成从车顶延伸到后轮鼓包贯通的腔体加强结构,其使用较少的零件搭接,形成上下贯通的腔体结构,加强了后侧围区域、后轮鼓区域的强度,对于后侧围区域的扭转和疲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后侧围上下内蒙皮采用易于冲压的简单结构,上下内蒙皮采用点焊连接。后侧围加强件贯穿后侧围上下内蒙皮,通过点焊方式与上下内蒙皮连接。整个后侧围内蒙皮焊接总成再与侧围以及顶盖通过点焊连接,大大加强了车体后侧围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后侧围内蒙皮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B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
本轿车车体后侧围内蒙皮总成如图1所示,其由侧围上内蒙皮1、后侧围加强件2和后侧围下内蒙皮3三个零件组成。首先将后侧围上内蒙皮1与后侧围下内蒙皮3通过点焊连接起来组成后侧围内蒙皮组件,然后将后侧围加强件2通过点焊焊接在后侧围内蒙皮组件上形成后侧围内蒙皮总成。本结构中,后侧围加强件2从后侧围内蒙皮组件的车顶位置一直贯穿到轮鼓包位置,并且后侧围加强件的断面最好采用U形,与后侧围内蒙皮组件焊接形成腔体加强结构。后侧围内蒙皮总成再与顶盖和侧围外板焊接,可以形成结构非常良好的后侧围加强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917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离子接地棒
- 下一篇:模块式多工位曲轴车刀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