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462512.6 | 申请日: | 2011-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7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黄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10 | 分类号: | B62D25/10;B62D2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主动 发动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其允许用户采用较小的力即可容易地使在发生行人碰撞时操作的致动器和发动机罩恢复位置。
背景技术
通常,车辆具有设置在前部的发动机室,其中发动机室由发动机罩打开或关闭。
发动机罩是一种适于通过遮蔽发动机室而切断发动机噪音以及打开或关闭发动机室的部件,其中通常发动机罩的后端的左侧和右侧通过铰接组件连接于发动机室的上部,使得发动机罩可绕铰接组件旋转以打开或关闭发动机室。
然而,已知这样的发动机罩是一种在发生行人碰撞时对行人造成严重伤害的部件。因而,近来将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应用于这样的发动机罩,使得在行人碰撞事故中,能够在发动机罩与发动机室之间确保能够吸收行人冲击能量的空间。
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是一种用于在发生行人碰撞时使发动机罩升起以便保护行人的系统,并且用作一种能够在行人碰撞事故中减小行人损伤指数并吸收行人的冲击的行人保护安全装置。
在常规的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中,如果当行人碰撞到前保险杠时安装在前保险杠上的传感器感测到行人碰撞,则控制器根据传感器的感测信号操作致动器,以使发动机罩的后端升起,使得能够在发动机罩与发动机室之间确保冲击吸收空间。
此时,如果控制器接收到来自传感器的感测信号并且驱动致动器,则致动器在被驱动时使铰接组件升起,同时使铰接组件所连接的发动机罩的后端升起,从而向上推动行人以吸收行人的冲击。
然而,这样的常规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具有以下的问题。
各种致动器被应用于这样的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以使发动机罩的后端升起,其中在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被操作后,用户不能够手动使致动器恢复到其初始位置,即操作前的状态。
也就是说,在致动器被操作后由于已使发动机罩的后端升起的弹簧通常所施加的过大的力,使用户难以手动地降低和关闭被升起的发动机罩,这给用户带来不便。
将参照图1说明这样的问题,图1示出常规铰接组件的结构,其中如附图中所示,致动器20具有在发生行人碰撞时施加强大的弹簧力以举升相当重的发动机罩的弹簧21,并且具有四连杆机构的铰接组件10设置在发动机罩(未示出)与致动器20之间。
铰接组件10包括固定于发动机罩的铰接臂11以及设置在并连接于铰接臂11与致动器20之间的两根连杆12和13,其中当致动器20被驱动时,连杆12和13被升起并旋转,使得发动机罩的后端升起,同时致动器20被升起,使得铰接臂11及连杆12和13被向上推动。
为了在致动器被如上所述操作后使致动器复位,必须降低发动机罩以便能够将弹簧压缩。然而,由于过大的弹簧力,用户不能直接降低发动机罩以压缩弹簧且同时使致动器恢复位置。因此,只能在车辆售后服务(AS)中心或车辆维修中心将致动器复位。
结果,在发生行人碰撞并操作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后,需要在发动机罩展开的状态下,也就是发动机罩的后端升起的状态下,将车辆移动至该车辆AS中心或车辆维修中心,而且如果在这种状态下驾驶车辆,则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在本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含不构成本国内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其允许用户采用较小的力即可使发生行人碰撞时操作的致动器复位。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包括:铰接组件,其安装在发动机罩的左右两侧中的每一侧,以提供打开或关闭发动机罩时的铰接点;和致动器,其用于支持和举升铰接组件以及通过铰接组件举升发动机罩,该主动式发动机罩系统还包括:具有上端和下端的复位连杆,其中上端和下端分别铰接至固定于发动机罩的铰接组件的铰接臂和致动器的固定点,使得复位连杆能够随发动机罩一起旋转,并且其中当在使致动器和发动机罩复位时向下按压发动机罩时,复位连杆绕其下端铰接部旋转,在该下端铰接部复位连杆的下端连接至致动器的固定点,由此复位连杆可减小使致动器和发动机罩复位所需的用户的作用力。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复位连杆可安装成在倾斜方向上将铰接臂与致动器的固定点互连。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关于车身的前后方向,复位连杆可在其上端铰接至铰接臂的后端,且在其下端铰接至致动器的前固定点。
在又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复位连杆的上端可铰接于铰接组件的一个或多个上部连杆端铰接部的后方的位置,以将铰接臂与致动器互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625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光单元以及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 下一篇:用于电动车电池的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