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熊果酸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458773.0 | 申请日: | 2011-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2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定林;刘毅敏;高宁;李国兵;赵先英;季卫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J63/00 | 分类号: | C07J63/00;A61P35/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0213 | 代理人: | 袁庆民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果酸 衍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熊果酸衍生物,该衍生物结构中的母体为熊果酸,其特征是,在所述熊果酸母体的28-位上接有28-酰(7’-氨基庚酸),该熊果酸衍生物是熊果烷-12-烯-28-酰(7’-氨基庚酸),其结构式Ⅰ为:
;
或者,在母体熊果酸的28-位上接有28-酰(对胺甲基苯甲酸),该熊果酸衍生物是熊果烷-12-烯-28-酰(对胺甲基苯甲酸),其结构式Ⅱ为:
。
2.一种熊果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备的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熊果酸衍生物;该方法有如下制备步骤:
(1)将熊果酸和乙酸酐反应,以对熊果酸3-位上的羟基进行乙酰化保护而生成3-O-乙酰熊果酸;
(2)将3-O-乙酰熊果酸与草酰氯反应,以在28-位上修饰而生成3-O-乙酰熊果烷-28-酰氯中间体;
(3)将3-O-乙酰熊果烷-28-酰氯中间体与一种氨基酸酯盐酸盐反应,得3β-乙酰氧基-熊果烷-12-烯-28-酰(7’-氨基庚酸乙酯)粗品,或得3β-乙酰氧基-熊果烷-12-烯-28-酰(对胺甲基苯甲酸甲酯)粗品,将所述粗品用300~400目硅胶过柱,然后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进行水解,以生成所述熊果酸衍生物;
其特征是,步骤(3)中所述的氨基酸酯盐酸盐是7-氨基庚酸乙酯盐酸盐、或是对氨甲基苯甲酸甲酯盐酸盐,所述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浓度为4mol/L;所述3-O-乙酰熊果烷-28-酰氯中间体是步骤(2)中得到的该3-O-乙酰熊果烷-28-酰氯中间体的粗品;其具体步骤如下:
(3-1)用二氯甲烷将所述3-O-乙酰熊果烷-28-酰氯中间体粗品充分溶解;
(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催化剂三乙胺并充分混合,然后加入所需反应量的7-氨基庚酸乙酯盐酸盐、或者对氨甲基苯甲酸甲酯盐酸盐;在20~30℃下搅拌反应;其中,所述催化剂三乙胺的摩尔量不少于3-O-乙酰熊果烷-28-酰氯的摩尔量;
反应结束后,再进行水洗,之后分液;
(3-3)将分液后所得有机相用足量的无水硫酸钠干燥,然后减压浓缩而得3β-乙酰氧基-熊果烷-12-烯-28-酰(7’-氨基庚酸乙酯)粗品、或得3β-乙酰氧基-熊果烷-12-烯-28-酰(对胺甲基苯甲酸甲酯)粗品;
(3-4)将所述粗品用300~400目硅胶过柱,得呈白色粉末状的3β-乙酰氧基-熊果烷-12-烯-28-酰(7’-氨基庚酸乙酯)纯品、或得呈白色粉末状的3β-乙酰氧基-熊果烷-12-烯-28-酰(对胺甲基苯甲酸甲酯)纯品;其中,过柱用洗脱剂为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液,其体积比为,石油醚∶乙酸乙酯=3∶1;
(3-5)将所述的3β-乙酰氧基-熊果烷-12-烯-28-酰(7’-氨基庚酸乙酯)纯品,或3β-乙酰氧基-熊果烷-12-烯-28-酰(对胺甲基苯甲酸甲酯)纯品于甲醇与四氢呋喃的混合溶液中充分溶解,再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水溶液进行水解,水解后用二氯甲烷提取,二氯甲烷提取后再用足量的无水硫酸钠干燥,然后减压浓缩而得熊果烷-12-烯-28-酰(7’-氨基庚酸)或熊果烷-12-烯-28-酰(对胺甲基苯甲酸)纯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熊果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所述的3-O-乙酰熊果酸,由如下方法制得:
将熊果酸与足量的吡啶混合,搅拌并升温到100℃以让熊果酸完全溶解在吡啶中;再滴加过量的乙酸酐,并保持在100℃状态下让所述熊果酸与乙酸酐反应;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倾入冰水混合液中,过滤,并用水反复洗至无吡啶味,烘干得白色粉末状的3-O-乙酰基熊果酸。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熊果酸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所述3-O-乙酰熊果烷-28-酰氯中间体,由如下方法制得:
将3-O-乙酰基熊果酸完全溶解于足量的二氯甲烷中,再加入过量的草酰氯,于室温下搅拌,以让所述3-O-乙酰基熊果酸与草酰氯反应;
反应结束后除去二氯甲烷和多余草酰氯,得3-O-乙酰熊果烷-28-酰氯中间体粗品;
最后,或将3-O-乙酰熊果烷-28-酰氯中间体粗品提纯以备用,或直接用所述粗品为原料去制备所述熊果酸衍生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45877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轨道岔扭转加工装置
- 下一篇:太阳能电池电极用无铅导电性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