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04613.0 | 申请日: | 2011-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6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叶福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福霖 |
主分类号: | H01L23/373 | 分类号: | H01L23/373;H01L23/367;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散热装置,是指一种可以容置电子装置的输入单元并兼具散热功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于现代社会中,科技产品除了具备各种新颖实用的功能之外,也考量使用上的便利性及美观的外型,“轻薄短小”已是现代科技产品的不可忽略的基本要求。以电脑系统而言,其装设于内部的电子元件,例如:CPU、南桥晶片、北桥晶片等,皆为主要的发热源,而随着产品的体积变小,其散热功能的设计也越显重要。
现有的科技产品种类繁多,但其部分元件的设置皆大同小异,以笔记本电脑为例,请参见图5所示,其包含有一壳体300、一散热器30、至少一输入单元40与至少一电子元件50;壳体300是由塑料加工成型而制成,并进一步包含有至少一金属板块301设于壳体300以增加壳体300的结构强度;所述输入单元40装设于壳体300并暴露于外以供使用者使用,而散热器30设于壳体300内并与设于壳体内部的所述电子元件50相接;散热器30包含有一基座31与多个鳍片32,且该多个鳍片32垂直于基座31;由所述电子元件50所散发出的热量将由所述鳍片32通过热对流的方式传递至空气中。鳍片式散热器30为目前市面上应用最广泛的散热器,其散热效果尚称理想,但鳍片32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是影响散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现今已有许多业者于有限空间条件下,利用增大鳍片32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方向作改进,但该散热器30的体积仍易限制需大于一定程度;而连带使电脑等科技产品无法符合轻薄短小的要求,确实亟需改进。
发明内容
有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开发一种散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散热器体积过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散热装置,其中包括:
一支架,其具有至少一挡块;各挡块设于支架的相对应的一端;
一纳米碳薄膜,其非均匀地形成于支架的其中一侧面,并具有多个缺槽。
其中,该支架是由镁锂合金、碳纤维或其他可替代的材料所构成,而纳米碳薄膜可利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式所制备;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支架的两端可直接与电子装置的壳体相接,且支架的容室能够容置电脑装置的输入单元;支架的具有纳米碳薄膜的该容室则与电子元件相贴靠,并通过纳米碳薄膜极高的散热效能将来自电子元件的热量传递至空气中。相比于现有技术利用塑料壳体容置输入单元却有壳体强度不足的疑虑而需额外配置金属板块,又因散热器的体积过大导致电脑装置无法达成轻薄短小的使用需求,本发明的支架兼具材料强度佳以及散热效果良好的优点,既可确实支撑电脑装置的输入单元,亦能够有效地散发来自电子元件的热量,确实相当具有其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侧视平面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状态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状态侧视图;
图4为另一本发明的侧视平面图;
图5为现有技术的实施状态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支架 100电脑装置
100A第一侧面 101壳体
101A第二侧面 102电路板
103电子元件 104输入单元
105光源 11挡块
11A挡块 12容室
12A容室 13阶梯面
20纳米碳薄膜 20A纳米碳薄膜
21缺槽 21A缺槽
30散热器 300壳体
301金属板块 31基座
32鳍片 40输入单元
50电子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福霖,未经叶福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46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梯配重块的绳头板
- 下一篇:一种液压圆锥破碎机主轴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