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散热工件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01801.8 | 申请日: | 2011-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4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喜胜华;杨大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H05K7/20;F28D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工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以及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工件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移动办公设备的需求量大大提高,随着量的提高,人们对移动设备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未来笔记本的厚度将会比现在更薄,例如INTEL的产品Ultrabook厚度为16mm。以往超薄笔记本的CPU都是使用低功耗的CPU未来NORMAL的CPU也可以是用在超薄笔记本里。虽然功耗比现在的CPU要低,但仍具有Turbo功能,所以对散热器性能要求仍然很高。
因为散热模阻是迭加于CPU、GPU之上,所以所述散热模组的厚度是关键点。如果热管可以作更薄并且效能维持不变,那可以帮助笔记本降低厚度。或甚因为和机壳间距变大,可以降低对表面温度的负面影响。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热管的制备方法为:先在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金属管中放置中心棒,然后用铜粉填充剩余的空间,得到预制件,然后将所述预制件进行烧结,烧结后将中心棒取出,得到具有腔体的热管,再将所述热管压扁,使其横截面形状为椭圆或边与边之间通过圆弧过度的四边形;使用一根8mm热管或两根较小较薄但性能较差的热管。如果是用8mm热管那厚度限制一般压扁到2.5mm;若用两根较小较差热管则多花一根热管的成本。但不管哪种方法,都有厚度限制。而且这种先烧结再压扁的方法制备的热管厚度极限为1.8mm,且由于热管中由金属粉末烧结形成的毛细结构围成的腔体体积较小,热空气或水蒸气通过所述腔体的量减少,降低了散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工件及其制备方法使散热工件既具有较高的散热效率,又减少了散热模组的厚度。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散热工件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压扁的管状支撑件;
将至少一根中心棒置于所述压扁的管状支撑件中,用金属粉末填充所述压扁的管状支撑件、得到预制件;
将所述预制件烧结,除去中心棒,形成至少具有一个腔体的散热工件;
其中,所述压扁的管状支撑件形成所述散热工件的支撑部;所述金属粉末形成所述散热工件的毛细结构;所述中心棒的厚度与所述支撑部的厚度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提供压扁的管状支撑件具体为:
将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或菱形的管状支撑件在压力作用下成型;所述压力的施压方向与所述圆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或菱形的最长边或最长直径垂直。
优选的,所述压扁的管状支撑件的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长方形或边与边之间成圆弧过度的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或菱形。
优选的,在所述提供压扁的管状支撑件之前还包括:将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正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或菱形的金属管状支撑件清洗,缩颈并封住第一端口。
优选的,所述将所述预制件烧结,除去中心棒,形成至少具有一个腔体的散热工件具体为:
将所述预制件烧结、除去中心棒,形成至少具有一个腔体的半成品;
向所述半成品中添加水并排出所述至少一个腔体中的气体;
封住第二端口,得到散热工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散热工件,包括:
支撑部;
毛细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部内壁,并与所述支撑部上下壁形成至少一个腔体;其中压扁的管状支撑件形成所述支撑部;金属粉末通过烧结形成所述毛细结构;所述腔体的高度与所述支撑部的厚度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压扁的管状支撑件的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长方形或边与边之间成圆弧过度的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或菱形。
优选的,所述散热工件通过以下方法制备:提供压扁的管状支撑件;
将至少一根中心棒置于所述压扁的管状支撑件中,用金属粉末填充所述压扁的管状支撑件、得到预制件;
将所述预制件烧结,除去中心棒,形成至少具有一个腔体的散热工件;
其中,所述压扁的管状支撑件形成所述散热工件的支撑部;所述金属粉末形成所述散热工件的毛细结构;所述中心棒的厚度与所述支撑部的厚度相匹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
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散热模组;所述散热模组包括至少一个散热工件;所述散热工件包括:毛细结构,设置于所述支撑部内壁,并与所述支撑部上下壁形成至少一个腔体;其中压扁的管状支撑件形成所述支撑部;金属粉末通过烧结形成所述毛细结构;所述腔体的高度与所述支撑部的厚度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018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学习组合套装
- 下一篇:一种定日镜高精度投射光斑的方法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