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向架减振装置的安装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定位卡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94999.1 | 申请日: | 201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0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邹德顺;李伟华;汤楚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5/02 | 分类号: | B61F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丽君 |
地址: | 43021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架 装置 安装 方法 用于 定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输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货车转向架减振装置的安装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定位卡。
背景技术
控制型铁路货车转向架减振系统主要由摇枕、斜楔和减振弹簧组成。斜楔安装于摇枕两端头的斜楔安装槽内,一件摇枕配装有4件斜楔和4组减振弹簧。斜楔的工作摩擦面为与侧架中央方框立柱面相贴合的垂向主摩擦面以及与摇枕八字型斜面贴合的斜向副摩擦面。转向架组装完成后,安装于斜楔内腔的减振弹簧必须具有一定的预压缩量,以保证其压缩反力能促使斜楔的主、副摩擦面分别与侧架的立柱摩擦面和摇枕的八字型斜面紧贴,斜楔上下移动时其主、副摩擦面发生摩擦减振作用。因此,组装减振系统时,必须将减振弹簧放入斜楔内腔,然后沿设置在摇枕上的斜槽用外压力装置将斜楔压入摇枕的斜楔安装槽内。斜楔压入到位后,需采用适当的工艺装置将位于摇枕左右两侧的斜楔锁定位置,以满足外压力装置的压力撤除后斜楔以及斜楔内的减振弹簧与摇枕能保持完整性,具有预压缩的减振弹簧及斜楔可与摇枕的一个端头连成一体并随同摇枕端头一起装入侧架的中央方框内。
现有技术中的斜楔定位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在摇枕左右斜楔安装槽的两侧垂向立面上开设工艺通孔,同时斜楔体安装减振弹簧的内腔也设置可供外部插销楔入穿过的通槽结构;
(2)斜楔在摇枕上由外力装置压装到位后,从摇枕端头横向水平地由外向里插入一根或多根金属插销。该插销需同时穿过摇枕垂向立面上的工艺孔和斜楔体内腔通槽;
(3)手工敲打插销,用插销将摇枕工艺孔和斜楔体通槽楔紧,使斜楔在压装外力撤除后能保持在被楔紧的原有位置;
(4)将楔紧的斜楔随摇枕端头一起装入侧架中央方框,通过敲打松动方法将插销从斜楔内腔及摇枕工艺孔中取出,完成减振装置的组装。
现有技术中的减振斜楔组装工艺定位方法虽可实现斜楔与摇枕的组装定位,但由于摇枕斜楔安装槽两侧垂向立面上工艺孔开设的位置、尺寸以及斜楔体用于插销穿插的通槽位置、尺寸与斜楔定位的实际要求难以精确一致,斜楔压装作业时常需要反复插入和拔出销插,加之外力撤除后插销因减振弹簧的反力作用常被挤紧在斜楔体与摇枕工艺孔内而难以取出,作业工效受到极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架减振装置的安装方法,提高了转向架减振装置的组装作业工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上述方法的定位卡,该定位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转向架减振装置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减振弹簧放入斜楔内腔,通过外压力装置,将斜楔与减振弹簧压入摇枕上的斜楔安装槽内,使所述减振弹簧具有预压缩量;
通过定位卡锁定所述斜楔的位置,然后撤除所述外压力装置;
将带有所述定位卡的减振装置装入侧架的中央方框内,组装到位后,将所述定位卡从所述摇枕上方撬出。
上述方案中,所述定位卡包括连接杆和连接杆两端的直角弯钩。
上述方案中,所述通过定位卡锁定所述斜楔的位置的具体步骤为:所述定位卡两端的直角弯钩分别插入所述斜楔上方的定位孔内,将所述斜楔连成一体,锁定所述斜楔在所述摇枕上的位置。
一种用于上述安装方法的定位卡,包括连接杆和连接杆两端的直角弯钩。
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杆的形状与摇枕上表面的形状相配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定卡位的材质为弹簧圆钢。
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采用一个定位卡可以很方便地将压装进摇枕两侧的一对斜楔连成一体,通过定位卡与斜楔定位孔的连接使两斜楔主摩擦面间距尺寸满足摇枕侧架组装要求;摇枕侧架组装落位后可用简易的撬棍将定位卡从摇枕八字斜面上方取出,从而提高控制型转向架减振装置的部件组装工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位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过定位卡固定减振装置斜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向视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安装转向架减振装置的定位卡3,包括连接杆31和连接杆31两端的直角弯钩32,连接杆31的形状与摇枕2上表面的形状相配合,根据摇枕2表面的弯曲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949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救灾用轮履转换电动小车
- 下一篇:转向桥及全地面起重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