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盐酸洛美利嗪渗透泵片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88947.3 | 申请日: | 201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9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徐卓业;汪磊;文意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正科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36 | 分类号: | A61K9/36;A61K9/22;A61K31/495;A61K47/36;A61P2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盐酸 洛美 渗透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制造领域,涉及盐酸洛美利嗪的一种新剂型,具体涉及一种盐酸洛美利嗪渗透泵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盐酸洛美利嗪(Lomerizine Hydrochloride)是一种钙拮抗型偏头痛治疗药,属于第三代哌嗪类脑血管扩张药。由Kanebo和Phamacia & Upjohn公司联合开发,首先于1999年3月日本获准上市,当年即创造了销售额近10亿日元的业绩。通过应用实践,它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医患双方的一致认可,随后又在欧美等多国上市。偏头痛是一种以单侧为主的反复发作性的血管性头痛,部分患者可能伴随终身发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生活压力日趋增大,在我国偏头痛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目前我国成年人发病率为7.7%-18.7%,男女比例为1∶4。
盐酸洛美利嗪,化学名称为1-[双(4-氟苯基)甲基]-4-(2,3,4-三甲氧基苄基)哌嗪二盐酸盐。结构式如下:
盐酸洛美利嗪用于偏头痛治疗的主要特点是:疗效确切经临床试验及大量的实践应用证明,洛美利嗪对偏头痛的预防及治疗均显效,总有效率达到50%以上,显著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次数及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洛美利嗪选择性扩张血管,是目前存在的Ca+拮抗剂中对中枢神经系统和脑血管最具选择性的药物之一,因而不易引起明显的外周血管不良反应;抑制大脑皮层扩散,盐酸洛美利嗪能有效抑制大脑皮层扩散,使机体疼痛系统具有更强抵抗力;保护大脑盐酸洛美利嗪具有良好的扩张脑血管作用,能够避免大脑因缺血、氧而受到的伤害,同时能抑制神经源性炎症,保护神经元,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病人特别适宜。由于该产品的诸多优势,申报临床研究批件的单位很多,但是真正进行临床试验的极少。
盐酸洛美利嗪是由氟桂利嗪和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合成的二苯哌嗪类衍生物。与氟桂利嗪等钙通道拮抗剂不同,本品具有钙通道和钠通道双重阻滞作用,还可阻滞a1-肾上腺素受体和5-经色胺(5-H)受体。可高度选择性增加脑血流、抑制皮层扩散性抑制(corticalSpreadi眼depres-sion,CSD),减少缺血神经元HZ的生成,具有自由基清除作用。实验表明,本品对脑血管扩张作用的选择性较桂利嗪和氟桂利嗪更强,增加脑流量的作用时间更长,这种选择性扩张脑血管的作用与其阻断海马CAI区锥体神经元L型和T-型电压敏感性钙通道有关。电生理研究表明,本品可同时阻断海马锥体神经元的低电压和高电压激活的钙电流,并以电压依赖的方式优先与非激活状态的低电压激活钙通道结合。皮层扩散性抑制(CSD)与脑内离子平衡的紊乱、兴奋性氨基酸从神经细胞释放及能量代谢的增加有关,大量临床研究证明,CSD与偏头痛的病理生理有关,本品抑制CSD的作用较氟桂利嗪至少强10倍。
毒理研究遗传毒性:微生物回复突变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生殖毒性:对雄性大鼠生育力的无毒性剂量为100mg/kg/日,雌性大鼠的为30mg/kg/日。大鼠胎仔器官形成期毒性试验显示,雌性大鼠10mg/kg/日以上的剂量组,可见分娩异常、幼鼠出生率下降;30mg/kg/日剂量组可见母体阴道出血、体重增加抑制和摄食量减少,胎仔死亡数增加、体重减低及以手指缺失为主要表现的外形异常。对母鼠、胎鼠和出生后幼鼠的无毒性剂量为3mg/kg/日。家兔胎仔器官形成期毒性试验结果显示,5、15、45mg/kg/日三个剂量组给药对母体动物未见明显影响。45mg/kg/日组可见胎仔死亡率上升,存活率下降,未见致畸作用。孕兔的安全剂量为45mg/kg/日,家兔胎仔的为15mg/kg/日。大鼠围产期及哺乳期的毒性试验结果显示,30mg/kg/日剂量组可见母体体重增加抑制、分娩障碍,同时可见同组幼鼠出现因哺乳不良而出现的一般状况恶化、体重下降、生存率降低。哺乳期间,给药10mg/kg/日以上剂量组可见幼鼠有低体重倾向及耳廓分离完成率低下。围产期和哺乳期母鼠的安全剂量为10mg/kg/日,幼鼠的为3mg/kg/日。
本品口服吸收迅速且血药浓度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口服后2-3小时达血药峰浓度,连续服药10天达稳态血药浓度。生物利用度为30%-70%,半衰期为4-9小时,主要在肝脏通过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少量通过尿排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正科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正科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89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冰蓄冷制冷系统及其制冷方法
- 下一篇:用于核电设施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