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的安全控制回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81029.8 | 申请日: | 2011-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0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苏志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B60R16/0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安全 控制 回路 | ||
涉及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纯电动汽车,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的安全控制回路。
背景技术
伴随全球经济的发展,石油消耗量日益增加,石油做为不可再生资源,正变的日益紧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种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特别是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在国家大力倡导低碳生活的形式下日益普及。
由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有别于传统的燃油汽车,整车中一般存在上百伏甚至几百伏的高压系统,因此,对于电动汽车的安全使用问题,特别是在维修时的电气安全成为各大汽车厂商思考的重点问题。
目前如果需要对电动汽车进行电路检修的话,仅仅是切断高压电池包的电源,但是对于电路中残留的电量无法进行放电,导致检修人员在检修的过程中触点,造成不可挽回的人身财产损失。
在对电动汽车进行检修时,彻底如何释放掉高压回路中的残余电量是现有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的安全控制回路,可以保证汽车检测、维修人员不带电作业,从而保障了检测人员及检测设备的安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汽车的安全控制回路,包括高压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逆变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压电池包的电池组中串入安全开关K1;高压主继电器J3、预充电继电器J1、预充电电阻R2、预充电电容器C1依次串联接入高压电池包的两极构成预充电回路;开关管Q1、功率电阻R1串联后接入预充电电容器C1的两端构成泄放回路,从而不仅可以启动时对整个回路进行预充电,而且在切断电路时利用功率电阻R1进行放电。
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控制预充电继电器J1、高压主继电器J2、J3以及开关管Q1的开闭,通过控制开关状态来实现整个回路的预充电和泄放的功能。
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在汽车启动时控制高压继电器J3首先闭合、预充电继电器J 1接着闭合,给预充电电容器C1充电,当C1两端电压值达到电池包端电压90%以上时,再控制高压主继电器J2闭合,预充电继电器J 1断开,从而完成预充电过程。
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在停车的时候控制开关管Q1闭合,预充电电容器C1通过开关管Q1、功率电阻R1放电,电池管理系统检测预充电电容器C 1的电压值,当电压值降至安全电压范围,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开关管Q1断开,从而完成泄放过程。
所述的预充电继电器J1、预充电电阻R2与高压主继电器J2并联,在汽车正常工作时,高压主继电器J2闭合甩开预充电继电器J1、预充电电阻R2,关闭回路的预充电过程,保证整个回路正常工作。
所述的开关管Q1为功率场效晶体管或者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从而保证了在,开关管Q1只有在安全开关K1断开时才可以导通。
所述的安全开关K1为常闭开关。
所述的预充电电容C1接入逆变器的两端。
一种电动汽车的安全控制回路,由于采用上述的方法和结构,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在保证启动时对整个回路进行预充电的同时,还可以在切断电路时利用功率电阻R1进行放电;2、充分利用了电动汽车高压回路原有的零部件,成本低;3、采用冗余措施,充分保证整个高压回路完全切断,确保维修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电动汽车的安全控制回路的电路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电动汽车的安全控制回路的安全开关K1电路图;
在图1-2中,1、高压电池包;2、电池管理系统;3、逆变器;4、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包括高压电池包1、电池管理系统2、逆变器3、电机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压电池包1的电池组中串入安全开关K1;高压主继电器J3、预充电继电器J1、预充电电阻R2、预充电电容器C1依次串联接入高压电池包1的两极构成预充电回路;开关管Q1、功率电阻R1串联后接入预充电电容器C1的两端构成泄放回路,从而不仅可以启动时对整个回路进行预充电,而且在切断电路时利用功率电阻R1进行放电。
预充电继电器J1、预充电电阻R2与高压主继电器J2并联,在汽车正常工作时,高压主继电器J2闭合甩开预充电继电器J1、预充电电阻R2,关闭回路的预充电过程,保证整个回路正常工作。预充电电容C1接入逆变器3的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810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