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炭黑导电胶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01231.5 | 申请日: | 201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7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姚函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彩虹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9/02 | 分类号: | C09J9/02;C09J11/04;C09J16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2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炭黑 导电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炭黑导电胶,特别是一种炭黑导电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导电胶(胶水),是一种既能有效地粘接各种材料,又具有导电性能的胶水。主要用来粘接东西,起到导电、修补、屏蔽、导热等作用。用于电路芯片对基体的粘结;用于电子仪器中金属、陶瓷、玻璃间的导电性粘接;或者用于一些电路的装配和修理中代替锡焊等。炭黑导电胶是用炭黑材料作填料而成的导电胶。因为炭黑材料是良好的导体,并且价格低廉,所以炭黑导电胶有成本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良炭黑导电胶,应用于金属间的连接,特别是大导电截面的粘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炭黑导电胶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炭黑导电胶,其特征在于,该导电胶由以下质量百分比含量的主剂与助剂原料制备而成:
主剂:
助剂:
固化剂 10-15%
偶联剂 0.2-1%。
本发明进一步的特征在于:
所述碳纤维长度为5-10μm,长径比为2∶1-8∶1。
所述碳粉半径为0.1-25μm。
所述热固性树脂为环氧树脂。
所述稀释剂为环氧树脂的活性稀释剂500稀释剂、501稀释剂和512稀释剂中的一种。
所述分散剂为DA型分散剂。
所述固化剂选用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或多乙烯多胺中的一种。
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KH-580、KH-602或KH-792中的一种。
本发明还给出了一种炭黑导电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主剂的制备:将质量百分比为25-30%的碳纤维粉、5-10%的碳粉、45-50%的环氧树脂、3-6%的活性稀释剂500稀释剂、501稀释剂和512稀释剂中的一种和0.1-1%的DA型分散剂,在搅拌机里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混合相;
助剂的制备:将质量百分比为10-15%的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或多乙烯多胺中的一种和0.2-1%的KH-580、KH-602或KH-792中的一种,在搅拌机里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混合相;
将主剂和助剂在常温下混合,即得炭黑导电胶。
本发明向导电胶内引入了碳纤维粉,与碳粉结合,导电填料结合得更加紧凑,可以提高导电性能。同时碳纤维粉可以增加环氧树脂的物理性能,如制品的硬度、抗裂性和耐磨损性能等,还可改进树脂粘结剂的尺寸稳定性。同时加入偶联剂,使粉末和树脂结合更加紧密,增加了材料的相互结合的能力,材料更加牢固。使用时把主剂和助剂混合均匀,涂抹在所需部位则可。
本导电胶以碳纤维粉和碳粉作导电填料,具有室温固化、粘接强度高、操纵简便等多项优点。并且形成的粘结部分有良好的硬度、抗裂性和耐磨损性能。对金属间提供良好的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
除另有说明,本发明下述所采用的原料加入量均为质量百分比。
实施例1
主剂:
助剂:
三乙烯四胺 10%
KH-580 0.5%
主剂:将上述碳纤维粉(长度为5-10μm,长径比为2∶1-8∶1)、碳粉(半径为0.1-25μm)、环氧树脂、500稀释剂(上海树脂厂生产)和DA型分散剂称量完成的材料,在搅拌机里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混合相;
助剂:将三乙烯四胺和KH-580(南京能德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称量完成的材料,在搅拌机里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混合相;
将主剂和助剂在常温下混合,即得炭黑导电胶。
实施例2
主剂:
助剂:
四乙烯五胺 13%
KH-792 0.9%
主剂:将上述碳纤维粉(长度为5-10μm,长径比为2∶1-8∶1)、碳粉(半径为0.1-25μm)、环氧树脂、501稀释剂(上海树脂厂生产)和DA型分散剂称量完成的材料,在搅拌机里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混合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彩虹集团公司,未经彩虹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12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