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左旋可利霉素、其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136228.X | 申请日: | 201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47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姜洋;郝玉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7048 | 分类号: | A61K31/7048;A61P31/00;A61P31/04;A61P31/10;C07H17/08;C07H1/08;C12P1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王明霞 |
地址: | 110042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左旋可利 霉素 药物 组合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可利霉素原料药及其药物制剂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大环内酯类基因工程抗生素,尤其涉及一种左旋可利霉素药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治疗和预防感染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可利霉素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的新型螺旋霉素衍生物,原命名为必特螺旋霉素,曾用名为生技霉素[专利号:ZL97104440.6]。根据“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经国家药典委员会技术审核及研究确定,必特螺旋霉素的中文通用名称更改为可利霉素,英文名称为Carrimycin。
可利霉素为基因工程菌发酵产物,其化学结构是以4”-异戊酰螺旋霉素为主成分,包括4”-异戊酰螺旋霉素I、II、III,其次还含有约6种4”-位羟基酰基化的螺旋霉素,故其化学名统称为4”酰化螺旋霉素。
可利霉素主成分的化学结构如式(1)所示:
其中:
可利霉素为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菌核糖体结合而抑制其蛋白质合成。
体外试验结果表明,可利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尤其对某些耐药菌(如耐β-内酰胺金葡菌、耐红霉素金葡菌等)有效,与同类药无明显的交叉耐药性。同时它对支原体、衣原体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对部分革兰氏阴性菌也有抗菌活性,且对弓形体、军团菌等有良好抗菌活性和组织渗透性,还有潜在的免疫调节作用。其体内抗菌活性明显优于体外[ZL200310122420.9]。临床研究表明,每日服用可利霉素片剂0.2-0.4mg5-7天,可适用于治疗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性咽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敏感细菌引起的细菌性鼻窦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肺炎支原体所致的轻症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引起的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敏感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牙周炎、中耳炎等感染性疾病。其总有效率为92.68%,可利霉素安全有效。
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可利霉素中具活性的有效组分主要为异戊酰螺旋霉素I、II、III。可利霉素进入体内后很快代谢为螺旋霉素,以母体药物异戊酰螺旋霉素I、II、III和活性代谢物螺旋霉素I、II、III的AUC0-t总和计算,其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平均为91.6%。文献报道,螺旋霉素人体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0-40%[Frydman AM et al J AntimicrobChemother.1988,22(suppl B):93-103]。说明异戊酰螺旋霉素的结构明显改善了活性成分螺旋霉素的生物利用度。单次服药可利霉素消除较慢,T1/2β在23-27小时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同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1362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