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空发动机气门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59772.2 | 申请日: | 2010-10-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6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森井宏和;吉村豹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吉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K1/22 | 分类号: | B21K1/22;B21D41/04;B21D53/84;B21J5/08;F01L3/2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空 发动机 气门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现了制造工序的简化及制造成本的降低的中空发动机气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发动机的高输出化及高性能化而提出了各种结构的发动机气门,在所述发动机气门中,其内部形成为中空且在该中空部内封入有制冷剂用的金属钠。由此,与实心的发动机气门相比,能够实现轻量化且同时在所封入的金属钠的作用下能够实现导热性的提高。这种以往的中空发动机气门的制造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2829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390291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以往的中空发动机气门的制造方法中,在分别制造多个构件之后,最终将这些构件彼此接合,从而能够获得作为完成品的中空发动机气门。因此,为了制造中空发动机气门而必须经过多道工序,因此制造工序可能变得复杂且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制造工序的简化及制造成本的降低的中空发动机气门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一发明的中空发动机气门的制造方法中,以使半完成品的中空轴部的外径尺寸及内径尺寸阶段性地缩小并使所述中空轴部的长度阶段性地延伸的方式,将所述中空轴部依次插入孔形状不同的多个成形孔内而依次进行所述半完成品的拉深加工,从而将所述中空轴部成形为规定形状,所述中空发动机气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对半完成品施加热处理而使该半完成品成为规定硬度以下,
通过调整了孔径的最后的所述成形孔使所述中空轴部的开口缘部向其内侧增加壁厚而成形轴端密封部,
将所述轴端密封部的间隙接合。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二发明的中空发动机气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对最后的所述成形孔的、成形所述中空轴部的轴成形部的孔径进行调整。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三发明的中空发动机气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利用最后的所述成形孔进行拉深加工前,向所述中空轴部内注入制冷剂。
【发明效果】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中空发动机气门的制造方法,利用调整了孔径的成形孔将被施加热处理而成为规定硬度以下的半完成品成形成中空轴部的开口缘部在其内侧壁厚增加,然后,将利用该壁厚增加而成形的轴端密封部的间隙接合,从而能够减少构成中空发动机气门1的部件个数,因此能够实现制造工序的简化及制造成本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了本发明的中空发动机气门的制造方法的冷锻装置的简要结构图。
图2(a)是设置于冷锻装置的第n拉深工序中的拉伸模的纵剖视图和通过该拉伸模成形的半完成品的纵剖视图,图2(b)是以往设置于冷锻装置的第n拉深工序中的拉伸模的纵剖视图和通过该拉伸模成形的半完成品的纵剖视图。
图3是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的中空发动机气门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中空发动机气门的制造方法。
【实施例】
首先,如图3所示,利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造的中空发动机气门1作为车辆等的发动机的吸气气门或排气气门使用,在其内部封入有制冷剂用的金属钠N。
中空发动机气门1是阀伞部11、中空轴部12、轴端密封部15一体成形而得到的,在其内部,中空孔13遍及阀伞部11和中空轴部12地形成。另外,在中空孔13内被注入金属钠N的状态下,轴端密封部15以中空轴部12的基端(上端)侧的开口缘部向其内侧增大壁厚的方式封闭而成形,对此,以后将详细地描述。此外,最后将轴端密封部15的中央部的间隙接合。
即,使用后述的冷锻装置20等制造中空发动机气门1,在该冷锻中,在向中空孔13内注入金属钠N后,进行轴端密封部15的接合。由此,能够获得作为完成品的中空发动机气门1。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使用条件的不同,也存在不封入金属钠N的情况。
接下来,使用图1及图2(a)、(b)说明冷锻装置20的结构。
图1所示的冷锻装置20通过对半完成品1a依次进行拉深(冷锻)加工,从而成形中空发动机气门1。在该冷锻装置20的下部设置有冲压头21,而在其上部设置有与冲压头21对置的滑块(ram)22,该滑块22被支承成可沿上下方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吉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吉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97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熔接方法
- 下一篇:交通工具座椅的自动头枕调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