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u-Ga合金溅射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11383.2 | 申请日: | 2010-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20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 发明(设计)人: | 松村仁实;南部旭;得平雅也;冈本晋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钢臂功科研 |
| 主分类号: | C23C14/34 | 分类号: | C23C14/34;B22F9/08;C22C9/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翟赟琪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cu ga 合金 溅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Cu-Ga合金溅射靶及其制造方法,例如涉及一种用于 CIS(CIGS)系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的形成的Cu-Ga合金溅射靶及其 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CIS(CIGS)系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层形成方法,通过溅射法 依次形成Cu-Ga合金层和In层并进行层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 作为用于上述Cu-Ga合金层的形成的溅射靶,通常使用例如Ga含量为 10~30原子%的溅射靶。
上述溅射靶的制造方法,例如如专利文献2所示,可举出通过熔解■ 铸造法进行制造的方法。但是,若通过该方法进行制造,由于铸造后的冷 却进行比较缓慢,因此,具有结晶组织变大,产生材料成分的微观上的不 均匀,溅射靶的面内方向及板厚方向上容易产生组成改变的倾向。使用这 样的溅射靶进行成膜时,得到的膜在面内方向也容易产生组成改变,认为 这成为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降低的原因之一。另外,通过熔解■铸造法 制造的溅射靶如上所述容易产生板厚方向上的组成改变,认为成为批生产 的批间不均的原因之一。
另外通过熔解■铸造法制造的溅射靶上容易产生气孔(孔隙)。若溅射 靶中的孔隙率高,存在如下问题:溅射时在气孔边缘部产生穿孔(异常放 电),溅射的放电稳定性变差,因穿孔的冲击产生微粒,微粒附着在基板上 等使膜与基板的粘着性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变差等。
另外,通过熔解■铸造法制造的溅射靶由于为低强度,由于溅射中的 上述靶的温度上升产生的应力,该靶存在容易发生裂纹的问题。
作为形成上述溅射靶的其它的方法,例如如专利文献3或专利文献4 所示,可举出粉末烧结法。在该方法中,将合金粉末和纯铜粉末进行烧结, 但烧结前的粉末的微细化存在界限,结果结晶组织的微细化存在界限。另 外,均匀混合粉末也存在界限。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2494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07316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13823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1633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着眼于所述各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可以提供一种 Cu-Ga合金溅射靶,所述Cu-Ga合金溅射靶可形成膜的成分组成的均匀性 (膜均匀性)优异的Cu-Ga溅射膜,且可降低溅射中的穿孔产生,同时,强 度高且可抑制溅射中的裂纹。
本发明包含以下方式。
(1)一种Cu-Ga合金溅射靶,其包含含有Ga的Cu基合金,其平均结 晶粒径为10μm以下,且孔隙率为0.1%以下。
所述溅射靶优选为实质上由包含Ga的Cu基合金构成的Cu-Ga合金 溅射靶,进一步优选为仅由包含Ga的Cu基合金构成的Cu-Ga合金溅射 靶。
(2)如(1)所述的Cu-Ga合金溅射靶,Ga含量为20原子%以上、29原 子%以下。
(3)如(1)或(2)所述的Cu-Ga合金溅射靶,在拍摄了所述溅射靶的表面 的放大率为500倍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照片中,在长度100μm的任意线 段上所占的以Cu9Ga4化合物相为基体的γ相的比率为20%以上、95%以下, 且横穿所述线段的以Cu9Ga4化合物相为基体的γ相的个数为5个以上。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Cu-Ga合金溅射靶,其包含Cu9Ga4化合 物相和Cu3Ga化合物相。
所述溅射靶优选实质上由Cu9Ga4化合物相和Cu3Ga化合物相构成的 物质,进一步优选仅由Cu9Ga4化合物相和Cu3Ga化合物相构成的物质。
(5)一种Cu-Ga合金溅射靶的制造方法,其为(1)~(4)中任一项所述的 Cu-Ga合金溅射靶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以下工序:第一工序,将含有Ga 的Cu基合金的熔液气流雾化、微细化;第二工序,将所述微细化了的Cu-Ga 合金堆积到收集器中,得到Cu-Ga合金预成型体;第三工序,将所述Cu-Ga 合金预成型体通过致密化方法进行致密化,得到Cu-Ga合金致密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钢臂功科研,未经株式会社钢臂功科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13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