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恢复二极管模块底板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17320.1 | 申请日: | 2010-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2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朱惠杰;宗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惠杰;宗瑞 |
主分类号: | H01L23/13 | 分类号: | H01L23/13 |
代理公司: | 永康市联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8 | 代理人: | 柯利进 |
地址: | 321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恢复 二极管 模块 底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半导体模块构件,特别是一种快恢复二极管模块底板。
背景技术
现有普通快恢复二极管模块通常由安装在金属底板上的多组二极管芯片、二极管芯片上的柱电极和芯片外侧的固定片、以及封装每组二极管芯片外部的绝缘外壳和环氧树脂组成。所述固定片由小螺丝固定于底板上,绝缘外壳通过固定片和小螺丝稳定牢固地封装在底板上。它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安装方便等优点,在大功率高频电源等设备中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上述模块中绝缘外壳内的固定片通常通过四只小螺丝固定在底板上,在生产过程中,底板上需要加工多个与小螺丝配合的螺孔,其加工的每个螺孔都要经过冲孔和攻丝两道工序,工时耗费大、加工成本高,并且使用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善的快恢复二极管模块底板,使其加工成本低,使用方便。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快恢复二极管模块底板,包括一金属板、金属板上设有中间通孔、左端面通孔和右端面通孔,其特征是:所述金属板的中间通孔与左端面通孔之间和右端面通孔之间分别设有四个呈四角排列的固定立柱。
进一步,所述固定立柱高均为2/3金属板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底板上面设置固定立柱,可以免除传统底板的螺孔加工和使用时的螺丝固定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加工成本低、装配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沿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注说明:1-金属板、2-左端面通孔、3-固定立柱、4-中间通孔、5-右端面通孔、6-缺口。
如图1-2所示,一种快恢复二极管模块底板,包括一金属板1、金属板1上设有中间通孔4、左端面通孔2和右端面通孔5,金属板1上的中间通孔4与左端面通孔2之间和右端面通孔5之间分别设有四个呈四角排列的固定立柱3,共有八个固定立柱。
如图3所示,所述金属板1上面设有的固定立柱3可以通过冲压加工一次制成,固定立柱3的高度均为2/3金属板1厚度。其冲压加工简单,速度快,效率高,所有固定立柱3均与金属板1为一体,使用时无间隙,牢固稳定。绝缘外壳通过灌封环氧树脂封装在金属板1上后,牢固性更好。
使用中,所述固定立柱3与外部的固定片活动连接,且可轻松地使外部的绝缘外壳被定位在金属板1上。因此,其使用简单方便,可以成倍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金属板1的前后两侧面上可以按常规分别设有两缺口。
本实用新型适合用普通二极管芯片的快恢复二极管模块,或者用肖特基二极管芯片快恢复二极管模块,以及类似的其它半导体模块。
应该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范围内的发明创造,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惠杰;宗瑞,未经朱惠杰;宗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173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