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车身前部的加强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257633.8 | 申请日: | 2010-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615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马悦;吴成明;刘卫国;钱国强;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 |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蔡正保 |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身 前部 加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涉及一种汽车车架,特别是一种汽车车身前部的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交通工具,从而乘用车辆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设计者和使用者的关注。由于整车载荷必须有车架承担,而车架结构又是安装底盘各总成部件的载体,力通过各部件的支撑固定点传入车架结构构件上,这就要求车架结构应该是一个具有较大强度和刚度的完整承载体。尤其是当车辆发生碰撞时,为保证车内的乘驾人员所需的安全空间,车辆的车架必须满足一定的刚度和强度,以最大限度的防止车辆的碰撞变形。由于目前我国乘用车辆的现状为正面气囊还不是强制配置,由此结构强度优良的正面车身结构便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车架包括横梁、纵梁和梁柱等,位于车身正面前部的有前横梁、与前横梁连接的纵梁和与纵梁连接的前柱。故以上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在车辆出现碰撞时对乘驾人员的安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现有车辆的车架,尤其是车架中的纵梁和前柱的刚度、强度仍有待提高,其在车辆碰撞时易产生较严重的变形,从而对乘驾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过在车身前部结构增加加强件来提高强度和刚度的一种汽车车身前部的加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车 身前部的加强结构,包括前柱和固连在前柱下部的纵梁,所述的前柱包括相固连的外板和内板,所述的纵梁包括相固连的上板和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板与内板之间固设有由金属材料制成并呈片状的加强件一。
本汽车车身前部的加强结构中的前柱和纵梁连接为一体,其数量为两个并对称设置于车身左右两侧,前柱和纵梁均由两块钢板贴合焊接构成,钢板上均通过冲压形成凹凸状,从而增加了钢板的强度,加强件一位于前柱的两板之间有效加强了前柱整体的强度与刚度。
在上述的汽车车身前部的加强结构中,所述的加强件一设于前柱的下部并靠近纵梁处。加强件一加强了前柱靠近车身底部的部分,从而在碰撞时增加了主变形区抗冲撞变形的强度。
在上述的汽车车身前部的加强结构中,所述的加强件一与前柱通过焊接连接。焊接采用点焊,保证了加强件一与前柱固连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汽车车身前部的加强结构中,所述的纵梁上固设有由金属材料制成并呈片状的加强件二。加强件二与纵梁紧贴固连,从而显著提高纵梁的强度与刚度。
在上述的汽车车身前部的加强结构中,所述的加强件二位于前柱的后侧并靠近前柱与纵梁的连接处。加强件二加强了前柱后侧的车身底部的部分,从而在碰撞时增加了主变形区抗冲撞变形的强度。
在上述的汽车车身前部的加强结构中,所述的加强件二固设于下板的底面上。加强件二紧贴下板底面固连,加强作用显著。
在上述的汽车车身前部的加强结构中,所述的加强件二与下板通过焊接连接。焊接采用点焊,保证了加强件二与纵梁固连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车身前部的加强结构提高并合理的 分配结构刚度和强度,使正面碰撞中结构的主变形区得到控制,有效缓冲碰撞能量的同时有效保障乘员的生存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汽车车身前部的加强结构的前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汽车车身前部的加强结构的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汽车车身前部的加强结构的纵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汽车车身前部的加强结构的图3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汽车车身前部的加强结构的纵梁的另一个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板;2、内板;3、加强件一;4、上板;5、下板;6、加强件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汽车车身前部的加强结构包括前柱和固连在前柱下部的纵梁,前柱上固设有加强件一3,纵梁上固设有加强件二6。
前柱包括位于外侧的外板1和位于内侧的内板2,外板1和内板2通过焊接固连,外板1与内板2之间靠近纵梁处的前柱下部固设有加强件一3,加强件一3由金属材料制成并呈片状,其两侧面均通过点焊对应与外板1侧面或内板2侧面相固连,保证了加强件一3与前柱固连的稳定性。加强件一3加强了前柱靠近 车身底部的部分,从而在碰撞时增加了主变形区抗冲撞变形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76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沙金提取机
- 下一篇:一种节能灯的磁环三组线绕线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