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差速器及整体式差速动力耦合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3516.6 | 申请日: | 201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45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曾小华;王庆年;宋大凤;陈学平;郑帅;聂利卫;苏天晨;赵祥磊;于永涛;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48/08 | 分类号: | F16H48/08;H02K7/116;H02K51/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齐安全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差速器 整体 式差速 动力 耦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在车辆上的耦合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用在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上的差速器及整体式差速动力耦合装置。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Hybrid Electric Vehicle,一般指的是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传统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之间的过渡产物在解决环保和能源问题方面的潜力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认可,不仅成为汽车动力研究中的热点,也成为很多汽车厂家目前和未来发展的重点。当前比较普遍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方案是采用发动机和电动机与发电机进行组合。如何实现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发动机和电动机与发电机之间的动力分配,是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其中的动力耦合形式与结构决定HEV动力系统研究开发的难度和方向,关系到产品开发的进度和水平,是HEV开发中关键的一步。而要完成HEV的这种动力之间分配是要通过一种动力耦合装置来实现。
利用差速器作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动力耦合装置,能够实现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连续型串并联驱动形式,通过调节发电机的转速、转矩可使发动机工作在最佳效率点,彻底解决了传统发动机由于与车轮的机械连接造成的工作点效率低下的问题,从而实现电动无级连续变速(ECVT)的控制性能。利用高转矩特性的电动机实现传统变速器的增加转矩功能,可消除变速器、离合器等机构,使整车动力传动系统得到极大简化。通过合理控制发电机输出功率,可实现行车过程中实时调节电池SOC(电量状态)的功能。
由于汽车传统差速器的行星齿轮自转转速较小,且运动时间较短,因此汽车传统差速器的行星齿轮与行星齿轮轴之间无任何连接部件,仅靠两者之间的驱动桥润滑油改善其相对运动时的滑磨。目前所提出的润滑方法包括:适当增加差速器零部件的配合间隙,增大孔与轴接触线上的压力角,形成有效楔形间隙,促进油磨形成;在半轴齿轮、行星齿轮和行星轴上增加油道,使飞溅的油滴迅速进入摩擦表面,构成较好的润滑环境;对齿轮轴进行磷化处理,保证初始的润滑磨合;加装流体输送装置,利用可控压力调节机构对差速器进行润滑;设置润滑油池,保证润滑。
但当传统差速器用作混合动力汽车动力耦合装置时,其左、右输出半轴始终存在较大转速差,差速器行星齿轮及行星齿轮轴依靠上述润滑方法只能维持短时间的相对转动,否则会出现两者之间的严重滑磨,导致差速器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的不正确啮合,甚至出现轮齿损坏,不但大大降低了差速器的寿命,而且影响汽车的正常动力传递。
同时,当传统差速器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动力耦合装置时,由于传统差速器前端具有一个较大速比的主减速器,因此发动机的输出转速到差速器壳体与左、右半轴的输出转速降低很高,使得其输出的车速较低,很难满足其直接应用于整车全范围车速要求。目前的专利文献中均没有提出一种整体式的差速耦合装置,使它即可以解决上述润滑问题,还能在全车速范围内直接应用到混联式HEV当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传统差速器中行星齿轮与行星齿轮轴之间、行星齿轮背面与差速器壳体之间以及左、右半轴齿轮的背面与差速器壳体之间的严重滑磨和发动机的输出转速到差速器壳体与左、右半轴的输出转速降低很高问题,既提供了一种采用滚动轴承等措施的用作混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耦合装置的差速器,也提供了一种整体式差速动力耦合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体、左半轴齿轮、1号上轴承、1号上调整垫片、2号上轴承、右半轴、左半轴、右半轴齿轮、1号下轴承、1号下调整垫片、2号下轴承、左半轴轴承、上套筒、上轴承座、2号上调整垫片、整体式上行星齿轮轴、右半轴轴承、上定位套筒、上定位垫片、上定位螺母、整体式下行星齿轮轴、下轴承座、下套筒、2号下调整垫片、下定位套筒、下定位垫片和下定位螺母。
整体式上行星齿轮轴通过1号上轴承与2号上轴承装在上轴承座的中心孔内,1号上轴承外轴承环的上端面与2号上轴承外轴承环的下端面和上轴承座中心孔壁上的环形体的下端面与上端面相接触,1号上轴承内轴承环的下端面与整体式上行星齿轮轴上的轴肩相接触,1号上轴承内轴承环与2号上轴承内轴承环之间设置有2号上调整垫片和上套筒并依次为接触连接,2号上轴承内轴承环的上端面依次安装上定位套筒、上定位垫片与上定位螺母,上轴承座与1号上调整垫片通过螺钉固定在差速器壳体上端孔的端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35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变速器操纵机构
- 下一篇:改进型单边双传动减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