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置式可控硅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36940.8 | 申请日: | 2010-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4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韩瑛;张浩;邸军;刘兴春;吴宇新;刘化文;罗福林;周玉玲;郭海明;刘晨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473 | 分类号: | H01L23/473 |
代理公司: | 鞍山华惠专利事务所 21213 | 代理人: | 赵长芳 |
地址: | 11402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置 可控硅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管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可控硅冷却的外置式冷却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无缝钢管厂的感应加热炉大多采用可控硅控制,整套可控硅控制装置采用内置式循环水冷却,即在可控硅控制柜的两侧加装有可控硅冷却水进、出水管,冷却水进、出水管用软胶管连接到水冷可控硅的进、出水口,当水通过可控硅时将可控硅产生的热量带走,实现水冷的效果。这种方式由于是全封闭循环,冷却水在直径为20mm的水管内流动时压力低,进水口与出水口压差小,水流动慢,当冷却水水质不好时会造成胶管壁上结垢,每个检修日都需要将胶管卸下除垢,给维护人员造成很大工作量。当除垢不及时或水中杂质介质大时就会造成胶管水流减少甚至堵塞,不仅致使可控硅温度上升,影响可控硅冷却效果;而且影响胶管的使用寿命。特别是由于水管路是在控制柜中,点检不直观,而一旦胶管堵塞又没能及时发现的话,就会导致可控硅烧损,造成事故停机。更为严重的是,一旦水管泄漏,装于控制柜内的循环水将导电造成安全事故,其后果将不可设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简单易行,便于操作,能避免胶管堵塞,提高冷却水流速和可控硅冷却效果,防止可控硅烧损的外置式冷却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外置式可控硅冷却装置,包括上水管,由回水管、冷却水箱、支架、胶管、进水管和套管组成;进水管一端连接上水管,另一端连接可控硅上的冷却水进水口;冷却水箱上端设置有支架,支架横梁上设有至少一列竖置的短套管,套管内穿有胶管,胶管上端连接在可控硅冷却水出口上;冷却水箱的下部连接有回水管。
所述套管的数量与连接在可控硅冷却水出口上的胶管数量相同。
所述回水管连接在距冷却水箱底90~110mm处。
由于采用外置式冷却装置,使冷却水压差增大,流速加快,提高了可控硅冷却效果,防止胶管的堵塞,避免可控硅烧损事故,延长胶管的使用寿命,胶管更换次数减少一倍以上。使冷却水点检更加直观,便于维护,提高了点检效率和安全系数,杜绝因水管泄漏或爆裂导致导电等事故的发生。由于回水管距水箱底部留有距离,因此使冷却水箱内的水中杂质得以沉淀,从而改善水质。
附图说明
附图为外置式可控硅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回水管1、冷却水箱2、支架3、胶管4、可控硅5、上水管6、进水管7、上水截止阀8、套管9、回水截止阀10。
具体实施方式
由附图可见,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回水管1、冷却水箱2、支架3、胶管4、可控硅5、上水管6、进水管7及套管9所构成。冷却水箱2的上端连接有支架3,距冷却水箱2底沿100mm处连接有一回水管1,回水管1上安装有回水截止阀10。支架3的上横梁上竖置有一列短钢管制成的套管9,套管9与可控硅5配套设计,即套管9的数量与连接在可控硅5冷却水出口上的胶管4数量相同。胶管4下部穿过套管9置于冷却水箱2的上方,胶管4上端连接在可控硅5的冷却水出口上。进水管7的上端连接在带有上水截止阀8的上水管6上,下端连接可控硅5的冷却水进水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69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引线框架以及包括该引线框架的封装件
- 下一篇:多用学习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