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电容式触控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94524.6 | 申请日: | 2010-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2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23 |
发明(设计)人: | 熊全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全宾 |
主分类号: | H03K17/96 | 分类号: | H03K17/9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段秋玲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电容 式触控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电容式触控开关。
背景技术
常用于机电产品或是家电产品的电容式感应开关,其基本原理设有感应板,该感应板为一尺寸约10mm~15mm方型或是圆型的电导体,在操作时手与该导体之间产生感应电容,从而使得,导体与背景介质的电容量发生改变,通过与适当的装置配合进行开关动作,进而实现对装置进行操作控制。
在电子电路学中的原理,电容量的大小与极板面积大小或是极板间的距离成正比及平方正比关系,其中,距离的远近对容量的影响最大,因此电容触控开关与手指接触距离越近,则控制效果也就越好。
所述感应板为印刷电路板或者是由片状金属。由于感应板为片状金属或者设有铜铂的印刷电路板,户需要在操作触控开关动作除了声音或者提示装置输出相应操作之外,用户无法更直观获得开关已经动作的信息。
感应板多为印刷电路板之铜铂蚀刻而成或是片状金属,因而无法透光,。若通过灯光来更直观提示触控开关是否动作时,需要在现有的触控开关动结构上增加感应板的感应面与手指距离,再将增加厚度的感应板放入导光装置后,才能在操作感应开关时有发光反馈作为开关状态提示信息。但是该结构增加了感应板的感应面与手指之间的距离,一方面使电容式触控开关的电容效率降低,因而其灵敏度低,稳定性差,容易发生误动作;另一方面该结构的触控开关较厚,体积较大,不方便该触控开关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操作开关时能通过灯光进行提示的新型电容式触控开关,其灵敏度和稳定性好,不容易发生误动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电容式触控开关,该电容式 触控开关包括开关本体和敷设在所述开关本体上透光的电容感应层、导电支架以及与触控开关控制电路电连接的发光LED灯,该发光LED灯与开关本体上设的空腔配合,其中,所述电容感应层外侧设有导电胶,所述导电支架通过所述导电胶与开关本体固定;所述开关本体和电容感应层为可透光。
优选地,所述导电胶包括ACF、ACP或ACA导电胶。
优选地,所述空腔位于开关本体中心位置。
优选地,所述导电支架呈环状,其上对称设有与电容感应层电连接的导体引脚,该导体引脚与所述电容式触控开关所控制的电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开关本体设有收纳所述导体引脚的限位槽。
优选地,所述发光LED灯设置在基板上,该基板与开关本体固定,其设有与发光LED灯和触控开关控制电路电连接的LED引脚。
优选地,所述基板通过螺丝与开关本体固定。
优选地,所述开关本体上还可以设有收纳LED引脚和与导体引脚连接的延长脚的引脚槽。
本实用新型电容式触控开关,在开关本体上设有透光的电容感应层,并在透光的开关本体上设有收纳发光LED灯的空腔,由于所述发光LED灯和电容感应层分别与触控开关控制电路电连接,在操作电容式触控开关时,所述电容感应层上的电容容量产生变化,并通过导电支架与控制电路连接,使得该电容式触控开关因触发处于被设定为打开状态;在与控制电路适当配置,所述发光LED灯在电容式触控开关处于打开状态时通电发光;同时由于开关本体和电容感应层都可透光,因此用户在操作电容式触控开关时,可以通过发光LED灯的灯光更直观的进行提示开关的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操作时,手指与电容感应层上的感应面之间距离最为接近,在相同感应区域电容式触控开关灵敏度和稳定性好,不容易发生误动作;也方便用户能直观了解开关状态,可以减少误操作。所述发光LED灯收纳在所述空腔内,可以减少所述电容式触控开关的厚度,可广泛用于各种领域,尤其是对体积大小有要求的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容式触控开关实施例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容式触控开关实施例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开关本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容式触控开关与电子设备配合示意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电容式触控开关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全宾,未经熊全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45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吲唑衍生物
- 下一篇:有机聚硅氧烷组合物及使用它的绳状构造体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