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变速器润滑导油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89693.0 | 申请日: | 2010-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8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吴必新;田亚莉;龙一兵;付军;方少权;苟世全;刘磊;潘强强;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变速器 润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在汽车变速器润滑系统中将润滑油导入各档齿轮和轴承上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中,变速器是一个重要的零部件,一般安装在汽车的离合器与传动轴之间,通过改变传动比来扩大汽车的驱动力和速度的变化范围,以适应经常变化的行驶条件。所以变速器的正常工作,对于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有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对变速器内部的轴承以及齿轮等零件进行充分的润滑。通常的润滑系统是在变速器中储存一定容量的润滑油,通过变速器齿轮的高速旋转带动润滑油运动,飞溅的润滑油滴落在需要润滑的变速器内的零件上。这种方式存在很多弊端,首先,通常变速器需要润滑的零部件有齿轮、轴以及轴承,种类较多,结构也较为复杂,润滑方式各异;其次变速器内部的结构复杂,一些零件受到结构的限制,往往存在润滑死区,润滑效果不佳;第三需要润滑的零件往往转速都较高,润滑要求也相应较高。常规的润滑系统结构已经难以满足变速器内部零件润滑的需要。现在出现一种润滑装置,该装置为设置在变速器前壳体与和后壳体之间的导油板,利用导油板将润滑油引入各个需要润滑的零件上,润滑效率较高。但是,这些导油板中导游槽的开口较小,不利于收集润滑油,这样不能保证到达各零件的润滑油量,润滑的效果不太理想。2009年6月24日公告的CN101463897A的中国发明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变速器润滑装置,该装置为一变速器导油板,其设置于变速器中与变速器前壳体和变速器后壳体相连接,所述导油板包括导油槽和送油槽,所述送油槽为从导油槽引出的通向各待润滑部件的通道,送油槽端部设有出油孔。这样变速器润滑油液通过齿轮的高速搅动,由于重力作用飞溅的润滑油滴被收集到导油板中,被收集的润滑油被分配到需要润滑的各个零件。该装置可以提高润滑油对各零件的润滑效率,但是由于该装置上的导油槽为L形,开口较小,收集润滑油的效率不高,不能保证各零件上的润滑油量,润滑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变速器润滑装置上导油槽的开口较小,收集润滑油的效率不高,润滑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变速器润滑导油装置,该装置可以提高润滑油收集效率以及对变速器内各零件的润滑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这样一种汽车变速器润滑导油装置,该装置为一侧设置导油槽的导油板,所述导油板与变速器前壳体和后壳体相连接,所述导油槽的开口大致呈三角形,所述导油板另一侧根据变速器内的润滑位置设置若干分流油孔。导油槽的开口形状大致为三角形,开口的面积较大,这样能充分挡住差速器齿圈甩过来的润滑油,使润滑油液被充分利用,提高了润滑油的收集效率。在导油板的另一侧设置分流油孔,这样使进入导油槽的润滑油能自然分流到输入轴及输出轴各档齿轮上,充分润滑及冷却输入轴及输出轴各档齿轮。
作为优选,在所述导油槽的下方垂直向下设置一根一体的导油管,所述导油管与所述导油槽连通,在所述导油管的外壁上根据变速器的润滑位置设置若干分流油孔。这样经导油槽收集的润滑油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导油管,再经导油管上的分流油孔分流至变速箱下部的各个零件,提高润滑效果。
作为优选,在所述导油槽内设置一块与导油槽一体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大致呈L形,所述导流板一端与所述导油槽内壁上侧连接,另一端向下与导油槽内壁靠近导油管的一侧连接。这样在收集润滑油时,在导油槽内便通过导流板进行分流,导流的效率更高,目的性更强,可以根据变速器内各零件所需要的润滑油量进行导流板的设置。
作为优选,在所述导油管下部设置出油孔。这样可以将余下的润滑油经出油孔润滑及冷却输入轴及输出轴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导油槽的开口形状大致为三角形,开口的面积较大,这样能充分挡住差速器齿圈甩过来的润滑油,使润滑油液被充分利用,提高了润滑油的收集效率。在导油板的另一侧设置分流油孔,这样使进入导油槽的润滑油能自然分流到输入轴及输出轴各档齿轮上,充分润滑及冷却输入轴及输出轴各档齿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流油孔一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油槽一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896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混合合金引线框架
- 下一篇:含水凝胶相颗粒的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