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挡自动变速器用支撑架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25107.6 | 申请日: | 2010-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63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刘祥伍;魏文书;周立亭;梁健;郭明忠;高晓光;郑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0 | 分类号: | F16H5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江 |
地址: | 261041 山东省潍坊市潍坊高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变速 器用 支撑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速器用支撑架,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多挡自动变速器用支撑架。
背景技术
在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的设计中,都需要设计支撑架来对齿轮等零部件进行支撑,为了控制离合器的动作,还需要在支撑架上设置多条相互独立的控制油路。
支撑架为套筒类零件,支撑架的外圆周面上要设置轴承等零部件,为了支撑架中间部零部件的装配,中间部的外圆周的直径大于端部的外圆周的直径,而中间部的内圆周的直径与端部内圆周的直径相等,所以形成了中间的厚壁支撑部和端部的薄壁支撑部。目前,在支撑架上设置的油道一般是由设置在支撑架上的径向油孔和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沿轴向设置的轴向油孔组成,径向油孔和轴向油孔相互连通,径向油孔位于厚壁支撑部上,而轴向油孔是从薄壁支撑部的端面沿轴向钻孔而成,轴向油孔位于薄壁支撑部端部的一端通过堵头进行密封,从而形成供油的油道。由于薄壁支撑部的壁厚较薄,在钻孔时不易进行加工,在支撑架钻孔后,大大降低了薄壁支撑部的强度,从而大大缩短了支撑架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油道加工方便、使用寿命长的多挡自动变速器用支撑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挡自动变速器用支撑架,包括厚壁支撑部和位于厚壁支撑部端部的薄壁支撑部,所述厚壁支撑部上设置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厚壁支撑部设置有连通进油孔和出油孔的流道。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流道从进油孔位置处延伸至出油孔位置处。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厚壁支撑部的内圆周面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厚壁支撑部内设置有轴套,所述环形槽与轴套之间形成流道。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轴套的外圆周面与厚壁支撑部的内圆周面之间油密封。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环形槽轴向设置。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环形槽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弧形。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流道为设置在厚壁支撑部上的油孔。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油孔轴向设置,所述油孔位于薄壁支撑部的一端油密封。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薄壁支撑部和厚壁支撑部为独立的个体,所述薄壁支撑部和厚壁支撑部固定连接。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流道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四个流道沿第二支撑部的圆周方向排列。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流道仅设置在支撑架的厚壁支撑部,而不在薄壁支撑部上加工,所以在加工过程中易于加工,流道加工完成后,不会影响薄壁支撑部的强度,从而可以延长支撑架的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多挡自动变速器用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附图3为附图1中B-B向的剖视图;
附图4为附图1中C-C向的剖视图;
附图5为附图2中D-D向的剖视图;
附图6为附图2中E-E向的剖视图;
附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多挡自动变速器用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厚壁支撑部;2-第一轴段;3-连接法兰;4-第二轴段;5-第三轴段;6-第四轴段;7-薄壁支撑部;9-轴套;10-第五轴段;11-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13-第三凹槽;14-第四凹槽;15-环形槽;16-第五油孔;21-第一油道;22-第二油道;23-第三油道;24-第四油道;31-连接孔;51-第一油孔;52-第二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附图1、附图2附图3和附图4所示,多挡自动变速器用支撑架,包括厚壁支撑部1和位于厚壁支撑部1端部的薄壁支撑部7,厚壁支撑部1和薄壁支撑部7为一体结构,厚壁支撑部1上设置有进油孔和出油孔,厚壁支撑部1上设置有连通进油孔和出油孔的流道,流道从进油孔位置处延伸至出油孔位置处。
厚壁支撑部1和薄壁支撑部7为圆筒状,厚壁支撑部1的内圆周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第三凹槽13和第四凹槽14,厚壁支撑部1内设置有轴套9,轴套9与厚壁支撑部1的内圆周面油密封,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第三凹槽13和第四凹槽14与轴套9之间形成四个相互独立的流道。
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第三凹槽13和第四凹槽14均轴向设置,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第三凹槽13和第四凹槽14沿厚壁支撑部1的圆周方向排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51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