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24998.4 | 申请日: | 201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7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M.麦唐纳;R.K.蒙吉亚;D.B.戈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特尔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34 | 分类号: | H01L23/34;H01T2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柯广华;王洪斌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涉及流管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部件和系统以更快的速度工作。这些和其它发展,例如具有一个或多个核的处理器,可提供更好的性能,减小部件的尺寸和重量,并且增加部件的密度。这些因素可增加电子部件及其所在的系统所产生的热量。这可能在移动设备或小型计算环境中尤其如此,其中这些因素会导致过热,这会对性能、用户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并且显著地减少电池寿命。
可以通过经由散热器和吸热器从电子部件(例如芯片)移走热量,然后通过强制对流(即,风扇)冷却所述吸热器,来实现电子部件(或电路)的冷却。然而,这可能由于部件按比例缩小和冷却要求变得更迫切而是困难的。另外,风扇和吸热器可能不适宜用在移动互联网设备(MID)上。
发明内容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流管装置,包括:
具有开口的流管;
电晕电极;
集电极,所述电晕电极和所述集电极提供在所述流管中离子的移动;以及
至少一个聚焦电极,所述聚焦电极在所述流管中提供,以便在向着所述开口的方向上引导所述离子。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电子部件,所述电子部件产生热量;
流管装置,所述流管装置提供从第一开口到第二开口的气流;以及
电压源,所述电压源给所述电子部件和所述流管装置供电,
其中所述流管装置包括:
流管,
电晕电极和集电极,用于使所述流管中的气体分子电离,和
至少一个聚焦电极,用于为电离的气体分子提供辅助放电。
按照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方法,包括:
通过在电晕电极和集电极之间施加电场,在流管中提供电晕放电;以及
通过向至少一个聚焦电极施加电压,在所述流管中提供辅助放电以使气体分子电离。
附图说明
以下表示附图的简要描述,图中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类似的元件,其中:
图1示出按照示例安排的静电流体加速器的离子流;
图2A示出按照示例实施例、包括流管和三个不同类型的电极的流管装置;
图2B示出电晕电极和集电极;
图3示出按照示例实施例的流管装置;
图4A-4D是流管的顶视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聚焦电极的不同配置;
图5A示出按照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具有流管的电子装置的正视图;以及
图5B示出图5A的电子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类似的参考标号和字符可用于标明在不同附图中同样的、对应的和/或相似的部件。另外,在以下的详细描述中,可能给出示例尺寸/型号/值/范围,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在为了描述示例实施例而提出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清楚,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也可以实施实施例。
电子部件(和电路)的冷却可通过使用电流体动力流管(EFT)产生离子风(或气流)来实现。作为一个示例,EFT可具有例如小于2mm的管高度。
离子风可冷却电子装置内的电子部件(和电路)。离子风(或气流)的产生可基于气相电流体动力学的原理。离子风可提供具有动态气流分布和可控空气速度的空气推进。可实现离子空气推进而不移动机械部分,因而使灵活的设计成为可能。离子风可加强电子部件的对流冷却。
图1示出按照示例安排的静电流体加速器的离子流。也可提供其它安排。这幅图可示出电晕引起的离子风推进。静电流体加速器或离子风泵可用于空气推进。
更具体地说,图1示出电晕电极10和集电极20,以及电离而带正电的空气粒子(用+标记)和非电离的中性空气粒子。电晕放电区域15可接近电晕电极10。举例来说,电晕电极10可以是高尖端曲率的电晕电极,而集电极20可以是低尖端曲率的集电极。
现在可描述空气推进。当高强度电场施加到电晕电极10和集电极20之间时,处于或接近电晕放电区域15的气体分子可变成电离的。电离的气体分子可向集电极20移动,与中性空气分子碰撞。基于这些碰撞,动量可从电离的气体分子向中性空气分子传递,导致气体在向着集电极20的方向上移动。这可视为气流或离子风。基于施加到电晕电极10或集电极20其中之一的正电压以及施加到电晕电极10和集电极20其中另一个的负电压,可提供电晕引起的气流。极性的选择可取决于诸如电极材料、设备几何形状、臭氧产生限制和/或等等的因素。
图1示出可使用两个不同类型的电极、即电晕电极10和集电极20来产生离子风或气流。产生离子风的这些原理可应用到下面描述的电流体动力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特尔公司,未经英特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49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木复合型材内开上悬节能窗
- 下一篇:一种带虹膜识别的手提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