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萝卜双功能酶的果蔬保鲜剂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615541.7 | 申请日: | 201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9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胜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胜勇 |
| 主分类号: | A23B7/155 | 分类号: | A23B7/155;A23B7/154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蔡邦华 |
| 地址: | 523008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萝卜 功能 保鲜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鲜剂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含萝卜双功能酶的果蔬保鲜剂。
背景技术
水果蔬菜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但因其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地域性,解决蔬菜和水果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保险保绿问题,从而为人们提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
水果和蔬菜的表皮和表皮外覆盖着一层蜡质状物质,这种物质有防止微生物侵入的作用,因此一般正常的果蔬内部组织是无菌的。但是当果蔬表皮组织受到昆虫的刺伤或其它机械损伤时,微生物就会从此侵入并进行繁殖,从而促进果蔬的腐烂变质,尤其是成熟度高的果蔬更易损伤。另外,水果与蔬菜的物质组成特点是以碳水化合物和水为主,水分含量高,这些是果蔬容易引起微生物变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水果85%、蔬菜88%);其次水果pH<4.5,蔬菜pH5~7之间,这决定了水果蔬菜中能进行生长繁殖的微生物的类群。引起水果变质的微生物,开始只能是酵母菌、霉菌;引起蔬菜变质的微生物是霉菌、酵母菌和少数细菌。最常见的现象是首先霉菌在果蔬表皮损伤处繁殖或者在果蔬表面有污染物粘附的区域繁殖,侵入果蔬组织后,组织壁的纤维素首先被破坏,进而分解果胶、蛋白质、淀粉、有机酸、糖类,继而酵母菌和细菌开始繁殖。由于微生物繁殖,果蔬外观上就表现出深色的斑点,组织变得松软,发绵,凹陷、变形,并逐渐变成浆液状甚至是水液状,并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味道,如酸味、芳香味,酒味等。
目前,国内果蔬保鲜的一个重要方法为涂膜保鲜、低温存储和应用保鲜剂,这些方法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和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亟待研究环保、无毒、无污染、健康的新型果蔬保鲜剂。
已有研究发现萝卜双功能酶是从萝卜中提取得到的纯天然植物蛋白,兼具几丁质酶活性和溶菌酶活性,不仅可以杀灭革兰氏阴性细菌,也可以杀灭革兰氏阳性细菌。在对抗因微生物而引起的植物病虫害中,具有环保、无毒、无污染、健康等重要特性,然而,目前,世界范围内还没出出现以萝卜双功能蛋白为基础的果蔬保鲜剂。
发明内容
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含萝卜双功能酶的果蔬保鲜剂,该保鲜剂可以有效的杀灭致使果蔬腐烂变质的真菌,防止水分的流失,其配方简单,保鲜保绿效果好。
一种含萝卜双功能酶的果蔬保鲜剂,所含组分及各组分的含量如下:
萝卜双功能酶 40-80mg;
多糖 1-10mg;
防腐剂 0.01-1mg;
表面活性剂 0.1-5mg ;
抗氧剂 0.01-1mg;
食用乙醇 1-20ml;
水 50-100ml;
所述多糖选自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果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
所述防腐剂选自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物。
所述表明活性剂选自吐温-20、吐温-60或其混合物。
所述抗氧基选自抗坏血酸、叔丁基对苯二酚或其组合物。
本发明所述含萝卜双功能酶的果蔬保鲜剂,使用时,将果蔬在所述含萝卜双功能酶的果蔬保鲜剂浸泡50-300s, 取出,自然晾干后存储即可。
本发明所述含萝卜双功能酶的果蔬保鲜剂,其含有的含萝卜双功能酶即可以杀灭革兰氏阴性细菌,又可以少灭革兰氏阳性细菌,从而防止果蔬因细菌侵蚀而导致的腐烂变质。另外,所述果蔬保鲜剂含有防腐剂、抗氧剂和增效剂,有效的防止了果蔬中营养成分的氧化,保存了水分,从而进一步防止果蔬因细菌侵蚀而导致的腐烂变质。
本发明所述含萝卜双功能酶的果蔬保鲜剂,其配方简单,可以有效的杀灭致使果蔬腐烂变质的真菌,防止水分的流失,保鲜保绿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含萝卜双功能酶的果蔬保鲜剂,所含组分及各组分的含量如下:
萝卜双功能酶 40mg;
多糖 5mg;
防腐剂 1mg;
表面活性剂 2.5mg ;
抗氧剂 0.5mg;
食用乙醇 10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胜勇,未经张胜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55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