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静电损伤保护功能的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00683.6 | 申请日: | 201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0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周玉刚;肖国伟;李永德;许朝军;赖燃兴;姜志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晶科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62 | 分类号: | H01L33/62;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罗毅萍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静电 损伤 保护 功能 发光二极管 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具有静电损伤保护功能的发光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二极管芯片,其包括一发光区和一静电防护区,其中,该发光区包括一发光二极管,该静电防护区包括至少两个静电防护二极管,该发光二极管和静电防护二极管通过隔离槽相互隔离;
倒装基板,其包括一表面绝缘的基底,及覆盖在基底表面上的金属线层;
该发光二极管芯片倒装在该倒装基板上,通过该倒装基板上的金属线层,该静电防护二极管串接然后与该发光二极管反向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区所占面积大于该发光二极管芯片总面积的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二极管芯片上具有三个静电防护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该倒装基板的基底为陶瓷基板、表面覆盖有绝缘层的硅基板或表面覆盖有绝缘层的金属基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二极管和静电防护二极管包括n型半导体层、活性层和p型半导体层;其中该n型半导体层覆盖在该发光二极管芯片的衬底表面,该活性层覆盖在n型半导体层的部分表面,并使部分n型半导体层外露,该p型半导体层覆盖在该活性层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二极管和静电防护二极管进一步包括钝化层和电极层,该钝化层覆盖在部分外露的n型半导体层和p型半导体层的表面,使得n型半导体层和p型半导体层之间相互绝缘;该电极层覆盖在钝化层之间外露的n型半导体层和p型半导体层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器件,其特征在于:该倒装基板包括设置在金属线层上的凸点焊球,该发光二极管芯片倒装在该倒装基板上使电极层与凸点焊球连接。
8.一种具有静电损伤保护功能的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步骤S1:在衬底表面依序沉积n型半导体层、活性层和p型半导体层;
步骤S2:在衬底表面形成隔离槽,该依序沉积的n型半导体层、活性层和p型半导体层通过该隔离槽分为若干个独立单元;
步骤S3:蚀刻每个独立单元上的部分区域的p型半导体层和活性层,使得该部分区域的n型半导体层外露;
步骤S4:在外露的n型半导体层和p型半导体层的表面的形成电极层;
步骤S5:在基底上依序形成一金属线层和凸点焊球,从而形成倒装基板;
步骤S6:将发光二极管芯片倒装在倒装基板上,使发光二极管芯片的电极层与倒装基板上的凸点焊球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之后还包括步骤S31:形成钝化层,该钝化层覆盖在部分外露的n型半导体层和p型半导体层的表面,使得各n型半导体层和p型半导体层之间相互绝缘;步骤S4为在钝化层之间外露n型半导体层和p型半导体层的表面的形成电极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还包括:在基底上形成绝缘层,然后在绝缘层表面依序形成金属线层和凸点焊球,从而形成倒装基板。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为在衬底上方提供一采用二氧化硅或金属薄膜制作的第一掩膜,该掩膜具有隙缝;然后采用干法蚀刻或湿法蚀刻,在掩膜的隙缝处对衬底上的p型半导体层、活性层和n型半导体层进行蚀刻直至衬底外露,从而形成隔离槽。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具体为在衬底上方提供一第二掩膜,该掩膜使发光二极管单元和三个静电防护二极管单元的部分p型半导体层外露,然后采用干法蚀刻或湿法蚀刻,在掩膜的隙缝处对衬底上的p型半导体层和活性层进行蚀刻直至n型半导体层外露。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1具体为在该p型半导体层和外露的n型半导体层表面形成一钝化层,然后再采用干法蚀刻或湿法蚀刻在各独立单元的钝化层上蚀刻出n极窗口和p极窗口,该n型半导体层和p型半导体层分别在n极窗口和p极窗口部分外露,步骤S4的电极层设置在该n极窗口和p极窗口中外露的n型半导体层和p型半导体层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晶科电子(广州)有限公司,未经晶科电子(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068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钛酸锂/碳纳米管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白光LED发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