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卡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51002.1 | 申请日: | 2010-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2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冬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冬敏 |
| 主分类号: | A63F13/00 | 分类号: | A63F13/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 地址: | 51504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游戏机及相关微电脑装置的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与游戏机等配合使用的液晶显示卡。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96200964.4提出了“一种带显示器的游戏卡”,用以配合中国发明专利96200965公开的“可换卡的多功能手掌型游戏机”,解决了传统低档游戏机一部游戏机中只有一个游戏节目的问题,随着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技术的不断发展,存储多个节目的IC与存储一个节目的IC的成本已经相差无几。在中国发明专利01255859.1中提出了一种“可更换显示子卡的游戏卡装置”,将上述游戏卡分解成带多节目IC的母卡和带液晶显示器的子卡,两者结合可直接应用到上述游戏机中。其不足是与游戏机有两次连接,子卡到母卡以及母卡到游戏机,因此,可靠性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当母卡中的IC能够存放数以百计的节目时,将其与游戏机主体分离已属多余,因为更换的机会很少。此外,中国发明专利01255859.1的另一不足在于仅将液晶显示卡分离技术的应用局限于游戏机领域,而无法扩展到例如多功能电话机、多功能时钟上。现有技术还不能提供一种具有直接与主机实现可靠连接,同时可功能选择,并可应用到游戏机、电话机等其它设备上去的基于单一节目/功能的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为具有多节目/功能的电子设备如游戏机配合使用的液晶显示卡,可以方便地更换,并可实现节目/功能选择。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这样解决的,一种液晶显示卡,包括液晶显示片和安装液晶显示片的框架,所述框架设有与所述液晶显示片的主要显示部分相对应的开口窗,所述框架一端设有可使所述液晶显示片管脚露出的开槽,所述框架底部还设有与主机功能上功能选择开关对应的编码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卡可应用于游戏机、电话机等多种装置,当应用于游戏机时,游戏卡编码装置可选择与显示卡对应的节目/功能,即通过编码装置与存储有多节目、多功能的程序的主机的译码,将主机内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 Unit,CPU)设定为与显示卡对应的节目或功能。这种液晶显示卡与主机配合,可将液晶显示卡更广泛地应用于游戏节目的更换,也可应用于时钟及电子台历或其它有低价格多功能芯片而每个功能需要配备不同液晶显示卡的装置中,即通过在一个主机上选择插接不同的液晶显示卡,每一种液晶显示卡可激活同一显示类别的一个或多个游戏节目,使得低档游戏机或相关产品领域真正做到一个多功能装置可以根据节目配备不同液晶显示卡,实现低成本的多节目游戏或多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液晶显示卡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液晶显示卡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液晶显示卡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将本发明液晶显示卡用于游戏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卡可以用于游戏机、电话机、多功能时钟以及其它带有液晶显示器的装置。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卡包括液晶显示片1和框架2,框架2有开口窗21,其大小与所装液晶显示片1主要显示部分对应。框架2的一个边侧有安装卡扣23,另一侧为定位卡销24,分别用于与主机的安装位相配合。在图3中,框架2上还设有开放槽口25用于使液晶显示片玻璃上的管脚11,以便通过导电橡胶与主机上的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及相关电路元件连接,为使得主机能够辨别所用液晶显示卡,以调出对应的程序,在框架2上还设有与主机上功能选择开关对应的编码装置,此处表现为凸点26。设有N个点位,如果不编码,可以直接表示N种节目的选择,如果编码(需要与主机CPU运行的程序相配合),则可表示2N种节目的选择。编码装置也可以采用凹点或其它组合实现,作为编码装置的凸点或凹点可以根据需要布局为一条直线或者其他形式。在液晶显示卡中的框架2包括底面27和与之配合安装的盖28。安装时,可将液晶显示片1装在其间,再将底27与盖28相扣或粘合。图4是本液晶显示卡安装在游戏机上的示意图,液晶显示卡通过卡销24和卡扣23安装在游戏机上。本液晶显示卡也可以应用于电话机、多功能时钟以及其它带有液晶显示器的装置,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冬敏,未经张冬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10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