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副车架的安装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34341.9 | 申请日: | 2010-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9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大浜彰介;宫原哲也;福永大辅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B62D25/2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张宝荣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架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位于车身下方的副车架向车身的安装。
背景技术
通常,位于车身下方的副车架通过防振用的弹性组件安装于车身。例如,如日本特开2004-98799号公报公开所示,已知有一种例如将位于车身下方的副车架的前端部、中间部及后端部分别经由弹性组件安装于车身的副车架安装结构。
在日本特开2004-98799号公报所公开的副车架中,尤其是中间部的弹性组件(以下,称为中间弹性组件)包括由上下一对水平板构成的上金属板及下金属板、在上金属板和下金属板之间一体地成形的防振用的弹性体。弹性体由橡胶形成。上金属板经由从上表面向上方延伸的筒状的套管(カラ一),通过螺栓安装在车身的下表面。下金属板经由从侧端向下方延伸的托架,通过多个螺栓安装在副车架的侧面。
然而,在日本特开2004-98799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中,在进一步提高弹性体对来自副车架的载荷的耐久性方面存在界限。
此外,在组装作业方面,中间弹性组件大多在安装于副车架前安装于车身。中间弹性组件相对于车身的安装通过将贯通筒状的套管中的一个螺栓拧入车身来进行。在进行该螺栓的拧入作业时,套管有可能产生与螺栓向同方向旋转的所谓一起旋转。由于中间弹性组件一起旋转,而相对于副车架的安装的方向产生变动。
相对于此,通常,在套管的上端通过焊接等固定有旋转止动部件。通过将旋转止动部件卡止于车身,而套管在紧固螺栓的作业时不会一起旋转。
然而,为了制造中间弹性组件,在成型用模具中安放上金属板、下金属板和套管,将橡胶组成物注入在模具的内部形成的型腔中,通过使所述橡胶组成物硬化,而形成弹性体。然而,在套管上固定旋转止动部件时,模具不得不变得复杂。即,模具需要形成为在进行开闭时不与旋转止动部件相干涉的结构。例如,除能够上下开闭的模具之外,也考虑设置能够向左右开闭的滑动模具。这使得模具成为复杂的结构。而且,在仅设置滑动模具时,弹性体的外周面上可能产生由滑动模具彼此的对合面(分型线)引起的飞边。该飞边在提高弹性体的耐久性方面不优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弹性体的耐久性的副车架的安装结构。
此外,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将模具形成为简单的结构并防止在弹性组件的成形时产生飞边的弹性组件的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副车架的安装结构,其为副车架向车身的安装结构,具备:所述车身;弹性组件;所述副车架,其配置在所述车身的下方且经由所述弹性组件安装于所述车身,所述弹性组件具备:第一安装部件,其位于所述车身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副车架的上方,并安装于所述车身;第二安装部件,其安装于所述副车架,从所述副车架向上方延伸而位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件的正上方;弹性体,其夹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件之间。
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安装于车身的第一安装部件的正上方经由弹性体配置第二安装部件,并将该第二安装部件安装于副车架,因此副车架的向下载荷作为压缩载荷从第二安装部件传递到弹性体上,并进一步从弹性体传递到第一安装部件上。即,弹性体在第一、第二安装部件之间被压缩。因此,能够提高弹性体的耐久性,并且能够提高弹性体相对于第一、第二安装部件结合的耐久性。
优选,所述弹性组件还具有筒状的套管和贯通该套管内部的螺栓,所述套管是从所述第一安装部件的上表面向上方延伸,并贯通所述第二安装部件,并且上端面与所述车身的下表面重合,从而形成所述第一安装部件相对于所述车身的上下方向的定位的部件,所述螺栓是用于通过将所述第一安装部件上下贯通,且贯通所述套管的内部而螺纹固定于所述车身,从而将所述第一安装部件安装于所述车身的紧固部件,所述弹性体以包入所述第一、第二安装部件和所述套管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第二安装部件及所述套管一体地形成。因此,通过弹性体能够充分地阻挡并吸收从副车架传递给第一安装部件的上下方向的振动。
优选,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件的上表面处,所述套管所贯通的部分及其周围由所述弹性体包入。因此,在套管所贯通的部分及其周围,能够抑制弹性体上产生的应力集中。因此,能够提高弹性体与第二安装部件结合的部分的耐久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43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幅面拼花地板的生产方法及大幅面拼花地板
- 下一篇:风变向离心叶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