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肠杆菌TolC抗原及其抗体与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13226.3 | 申请日: | 2010-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4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彭宣宪;李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C07K14/795;C07K16/12;C07K16/06;C12N15/31;A61K39/40;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027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肠杆菌 tolc 抗原 及其 抗体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大肠杆菌TolC片段的抗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细菌耐药日趋严峻,成为医药界倍受关注的问题。由于抗生素滥用造成细菌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我国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除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真菌等多种耐药菌外,进入我国仅20多年的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已经达60%-70%。据报道,包括广州在内的国内一些大城市人群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80%已经产生了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凯福隆、头孢三嗪等第三代的头孢类菌抗生素的应用已日趋普遍,抗生素品种的选用明显超前。抗生素的滥用主要是由于抗生素生产和销售管理薄弱、临床的误用和滥用、以及将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在动物养殖中广泛使用所导致。由于在抗生素使用与病原菌耐药水平之间存在着一种宏观的量化关系,即一定范围内的抗生素使用可以导致病原菌整体耐药水平以及耐药菌感染率的变化。由此,人和动物的肠道正常菌群暴露于抗生素而普遍产生耐药性,并通过粪便直接污染环境、水、食品,导致耐药菌不断增加,也使人体接触耐药菌的机会不断增加。因此耐药菌的种类非常广泛。这样一来,人体如果再获得耐药菌的感染治疗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控制目前已经广泛存在的耐药菌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和科学问题。
耐药菌的防制尚不能完全寄托在新抗生素的发现和发明,因为抗生素的生产与发展伴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发展,一种新的抗生素投入使用后,很快就发现有相应的抗性菌株出现。在细菌中普遍存在的抗药性是对抗菌药物的生产开发及对细菌性疾病防治的一个巨大挑战,直接危害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对细菌耐药机理的深入研究,发现其作用靶点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业已报道,大肠杆菌外膜蛋白TolC是耐药关键蛋白,是AcrAB-TolC药物外排系统中重要组成组分。我们先前证明,采用抗TolC可以负调TolC的耐药作用,起到靶向抑制耐药菌生长的目的,但其作用的靶序列不清楚。我们先前采用的抗TolC的抗体,是针对整个TolC蛋白。根据生物信息分析,整个TolC蛋白具有线性B细胞表位27个,此外还有非线性B细胞表位。由于每个表位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故针对整个TolC蛋白至少可以产生27个各自表位特异性的抗体。由于各表位氨基酸序列不同,其生物学功能亦具有差异,抗体作用后产生的效应亦存在差异。此外,抗体也存在一定的交叉反应,可以跨物种进行反应,即所谓的抗体异嗜性现象。因此,采用针对整个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具有靶序列特异性不明确、副反应不清楚的不足,不利于其有关成药特性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针对TolC耐药关键结构域的抗体,以克服目前的抗体具有靶序列特异性不明确、副反应不清楚的的缺陷,提高抗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发明提供了一种大肠杆菌(E.coli)TolC抗原,包括如SEQ ID NO:1(SEQ ID NO:1:SNGYRDANGI)所示的序列。
本发明也提供了一种抗原,由上述大肠杆菌TolC抗原与血蓝蛋白偶连。)
同时发明保护了编码如权利要求1所述大肠杆菌TolC抗原的基因片段,具有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SEQ ID NO:2:agca acggctaccg cgacgcgaac ggcat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32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