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飞机拉烟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5534.3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1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智;熊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D1/20 | 分类号: | B64D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9***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机拉烟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表演飞机的拉烟系统。
背景技术
专业表演飞机的拉烟系统能够使飞机在飞行中将液体拉烟剂雾化形成烟柱。一般表演机的拉烟系统,主要由增压输送装置、控制装置、拉烟吊舱、喷嘴等组成,增压输送装置可以是高压气体或油泵,将液体拉烟剂增压后经控制装置送至喷嘴,由喷嘴按控制装置的指挥喷出,增压输送装置、控制装置由管路连接放置在拉烟吊舱中,喷嘴安装在发动机尾喷口处。结束拉烟后,停止供给高压气体或者切断油泵的电源,此时,会有大量的液体拉烟剂滞留在管路和拉烟喷嘴中,喷嘴的端部处于发动机尾喷口内,环境温度高,液体拉烟剂中含有甲苯等易爆物质,与空气混合后,形成混合气体容易发生爆炸,这将对拉烟系统的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危害。由于液体拉烟剂对拉烟系统的部件有腐蚀性,表演结束后需要清洗导管和拉烟喷嘴,拉烟系统的维护量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维护量小的飞机拉烟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飞机拉烟系统包括增压输送装置、控制装置、拉烟吊舱、喷嘴,增压输送装置将液体拉烟剂增压后经控制装置送至喷嘴,由喷嘴按控制装置的指挥喷出,增压输送装置、控制装置由管路连接放置在拉烟吊舱中,喷嘴安装在发动机尾喷口处,所述的增压输送装置是高压气源或油泵所述的控制装置是拉烟控制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吹气装置,所述的吹气装置与喷嘴连通,由气源、气体减压装置、电磁阀、单向阀组成,气源输出高压气体经气体减压装置减压后依次经电磁阀、单向阀连入到导管的靠近拉烟控制阀一端,所述的气体减压装置是包含有安全阀的气体减压阀,所述的气源是装有惰性气体的高压气瓶,所述的气源、气体减压装置、电磁阀、单向阀由金属管路连接。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积极效果。本发明的一种飞机拉烟系统由于增加了吹气装置,拉烟过程中大量滞留在导管和喷嘴的拉烟剂被吹除后,导管和喷嘴变得清洁,减少了拉烟系统的地勤维护量,同时还消除了腐蚀危害。其次在吹气完成后,惰性气体将空气从导管中隔离,使滞留在导管中的少量拉烟剂不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提高了拉烟系统使用的安全性能。另外喷嘴的环境温度超过1700℃,惰性气体流经喷嘴,起到了冷却作用,使喷嘴的端部避免“干烧”,延长了喷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飞机拉烟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飞机拉烟系统的示意图。飞机拉烟系统包括增压输送装置、控制装置、拉烟吊舱、喷嘴7,所述的增压输送装置将液体拉烟剂增压后经控制装置送至喷嘴7,由喷嘴7按控制装置的指挥喷出,增压输送装置、控制装置由管路连接放置在拉烟吊舱中,所述的增压输送装置是高压气源或油泵所述的控制装置是拉烟控制阀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吹气装置,所述的吹气装置与喷嘴7连通,由气源1、气体减压装置2、电磁阀3、单向阀4组成,气源1输出高压气体经气体减压装置2减压后依次经电磁阀3、单向阀4连入到导管6的靠近拉烟控制阀5一端。
首先用高压气瓶盛装压缩惰性气体如氮气作为气源1,所述的气体减压装置2是包含有安全阀的气体减压阀,当反向压力过高时,可以放气,起到保护作用,气体减压装置2将气源1的高压气体减压为与拉烟系统匹配的低压气体,电磁阀3可控制是否向导管6输送氮气,单向阀4可防止拉烟系统的拉烟剂进入电磁阀3和高压气瓶,所述的气源1、气体减压装置2、电磁阀3、单向阀4由金属管路连接。吹气装置连入到导管6的靠近拉烟控制阀5一端。
表演飞机拉烟停止后,打开电磁阀3,低压的惰性气体将滞留在导管6和喷嘴7的液体拉烟剂吹除,免除了在地面维护时地勤清洗导管6和喷嘴7,减少了拉烟系统的维护量;发动机处于加力状态时候,打开电磁阀,低压氮气流经喷嘴7,为喷嘴7冷却,既可以延长喷嘴7的使用寿命,又可以提高喷嘴7的使用环境温度;惰性气体氮气填充满导管6后,仍然滞留在导管6中的少量液体拉烟剂不会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55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