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苯丙酸类化合物及其制法和药物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271390.8 申请日: 2010-09-03
公开(公告)号: CN102382037A 公开(公告)日: 2012-03-21
发明(设计)人: 肖志艳;叶菲;郭宗儒;田金英;刘军政;张书恩;聂菲璘;陶荣亚;张晓琳;刘峻玚;贺伊博;马轶鸣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7D209/86 分类号: C07D209/86;C07D317/58;C07D409/10;C07D405/10;A61K31/403;A61K31/36;A61K31/405;A61P3/10;A61P9/12;A61P3/04;A61P3/06;A61P35/00
代理公司: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代理人: 何文彬
地址: 100050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丙酸 化合物 及其 制法 药物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通式I的新的苯丙酸类化合物,以及它们的立体异构体和生理上可接受的盐。这些化合物在与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治疗过程中的用途,还涉及其用于治疗的方法,以及含有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糖尿病主要分为两型,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是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引起胰岛素分泌水平低而导致高血糖,约占糖尿病人的10%。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在糖尿病患者中占90%左右,它是由于外周组织(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产生抵抗,导致高血糖水平的产生,进而引发血脂紊乱、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提高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能够治疗2型糖尿病。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tyrosinephosphatase,PTP)1B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抑制PTP 1B不仅产生显著的胰岛素增敏作用,而且增加对瘦素蛋白的敏感性,能够调节体重和脂肪代谢。因此,抑制PTP 1B对2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具有综合治疗效果,可能具有优于现有治疗手段的潜在优势(Zhang S and Zhang Z-Y,Drug Discov.Today,2007,12,373)。

小分子PTP 1B抑制剂的研究是当前抗2型糖尿病新药研发的热点之一。由于PTP 1B酶结合腔的正电性及结构保守性特征,体内降糖作用及选择性的实现成为制约PTP 1B抑制剂发展成为抗糖尿病药物的关键瓶颈。Wyeth公司研制的多芳环-单羧酸类抑制剂Ertiprotafib进入了临床试验,虽然由于肝毒性而终止,但却证明合理有效的分子设计是获得安全高效的新型PTP 1B抑制剂,进而研发抗2型糖尿病创新药物的可行途径(Liu G,Curr.Med.Chem.,2003,10,1407)。

本发明旨在设计合成新型PTP 1B抑制剂,以期获得治疗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新型药物。根据已知PTP 1B抑制剂与酶的相互作用模式,总结出抑制剂的药效团应至少包括两个芳基和一个羧基。据此,采用药效团与骨架迁越相结合的设计策略,构建虚拟化合物库,经AutoDock程序虚拟筛选,从虚拟数据库中优选出在理论上强效结合的化合物,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合成,评价其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式I所示的新型苯丙酸类化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式I所示的苯丙酸类化合物及其类似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式I所示的化合物在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 1B)中的用途,以及治疗与PTP 1B有关的疾病中的用途。

为了完成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涉及具有通式I的新型苯丙酸类化合物及其立体异构体和生理上可接受的盐。

其中,Ar1、Ar2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

M1、M2独立地选自亚甲基-CH2-或饱和共价键,当M1、M2均为饱和共价键时,Ar1与Ar2彼此孤立或在N-取代的邻位经共价键连接成环;

X选自苄氧基(-C6H4CH2O-)或-(CH2)n-,其中n为0、1或2;

R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噻吩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并呋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吲哚基;

R’选自氢或羧基;

R1、R2独立地选自氢、卤素。

取代基选自羟基、C1-6直链或支链烷基、C3-6环烷基、C1-6直链或支链烷氧基、苯氧基、卤素、单或多卤代甲基、苯基、卤代苯基、亚甲二氧基、乙二氧基。

优选的Ar1,Ar2为取代的苯基或取代的萘基;

优选的M1及M2为饱和共价键;

优选的X为饱和共价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139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