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竹用肥料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1787.9 | 申请日: | 201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3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汤锋;岳永德;范少辉;王如意;唐俊;姚曦;喻谨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际竹藤网络中心 |
主分类号: | C05G3/08 | 分类号: | C05G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10010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肥料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竹用肥料组合物。
背景技术
竹类属禾本科竹亚科植物,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竹子主要以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繁殖或造林,寿命较短、生长较快,需要较多的养分才能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同时,竹笋也是竹林的重要产品,具有比竹材更高的经济价值,也需要大量的养分。因此,为了增加竹笋和竹材的产量,对竹林施用肥料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多种无机肥、有机肥、复混肥等肥料,但是此类肥料均为针对农作物施用的肥料,无法满足竹类快速生长的需要。现有技术也公开了竹类专用复混肥料,如中国专利文献200410061075.7公开了一种毛竹专用肥,包括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养分和钙、镁、锌、硫等微量元素养分;中国专利文献200610052650.6公开了一种改良雷竹园土壤活性有机碳的肥料,将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以改良土壤活性有机碳。但是,目前公开的竹林专用复混肥肥效不能持久,需要对竹林进行多次施肥,劳动强度较大,尤其是进行中后期追肥时,施肥难度大导致施肥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竹用肥料组合物,本发明提供的竹用肥料组合物具有较长的肥效,满足竹类植物生长需要的同时能够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施肥次数,降低劳动强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竹用肥料组合物,包括:
10wt%~90wt%的缓释肥;
余量为至少含有氮、磷和钾的复混肥;
在所述竹用肥料组合物中,N、P2O5和K2O的质量比为1∶0.25~0.7∶0.2~0.6。
优选的,所述N、P2O5和K2O的质量比为1∶0.3~0.6∶0.3~0.5。
优选的,所述缓释肥包括核心层和包覆在核心层表面的包膜层,所述核心层为尿素,所述核心层的重量为所述缓释肥总重量的50%~70%;所述包膜层为矿渣和粘结剂的混合物,所述包膜层的重量为所述缓释肥总重量的30%~50%。
优选的,所述矿渣的重量为所述包膜层总重量的80%~85%,所述粘结剂的重量为所述包膜层总重量的15%~20%。
优选的,所述粘结剂为甲醛或尿素改性的聚乙烯醇。
优选的,所述复混肥包括氮肥、钾肥和磷肥。
优选的,所述氮肥为硫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铵钙、磷酸二铵、硫硝酸铵和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钾肥为氯化钾、硫酸钾、钾镁肥、钾钙肥和草木灰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磷肥为磷矿肥、钙镁磷肥、过磷酸钙和重过磷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复混肥包括钾肥和复合肥,所述复合肥为磷酸二铵或磷酸二氢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竹用肥料组合物包括缓释肥和至少含有氮、磷和钾的复混肥,在所述竹用肥料组合物中,N、P2O5和K2O的质量比为1∶0.25~0.7∶0.2~0.6。本发明将缓释肥与普通肥料混合后使用,普通肥料中的养分迅速融入土壤,被竹类植物吸收供给竹类植物生长;而缓释肥则根据竹类植物的需要释放肥料,从而保持较长的肥效,不仅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也能够减少施肥次数,降低劳动强度。本发明提供的竹用肥料组合物能够有效促进竹类植物的生长,并改良土壤,实验表明,在黄竹林中施用本发明提供的肥料组合物后,土壤中的养分及一年生新竹成竹叶片中的养分含量均较高;在毛竹林中施用本发明提供的肥料组合物后,竹笋的笋体明显增粗,而且新竹胸径增加较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竹用肥料组合物,包括:
10wt%~90wt%的缓释肥;
余量为至少含有氮、磷和钾的复混肥;
在所述竹用肥料组合物中,N、P2O5和K2O的质量比为1∶0.25~0.7∶0.2~0.6。
本发明以缓释肥和至少含有氮、磷和钾的复混肥混合配制竹用肥料组合物,能够延长肥效,满足竹类植物生长需要的同时能够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施肥次数,降低劳动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际竹藤网络中心,未经国际竹藤网络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17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关于使用无线终端扰乱识别符的方法和设备
- 下一篇:电波接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