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燃料电池轿车涉水时水进入燃料电池模块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59581.2 | 申请日: | 2010-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9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孙基文;明平文;侯中军;徐洪峰;李晓楠;李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B60K1/04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高永德 |
地址: | 116085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燃料电池 轿车 涉水 进入 模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为动力的轿车运行。
背景技术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直接把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不受卡诺循环限制,可以获得高的能量效率,没有环境污染,因此比常规的内燃机有许多优点。PEMFC设计简单,操作噪音低,经济独立,因此,作为汽车的动力源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并且大多采用高压纯氢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空气由空压机或鼓风机提供,采用去离子水作为冷却剂,冷却反应时产生的废热。一般作为轿车动力源的燃料电池,大多采用四个燃料电池堆平放,组成一个密封燃料电池模块,放在轿车底盘下。
质子交换膜型燃料电池(PEMFC)在一般的情况下燃料(氢气),都会用极少量的泄漏。虽然泄漏量极少,但在密封模块内,长时间的积累,氢气也会达到危险的浓度,另外离子水也会以气态形式极少量泄漏,造成密封模块产生冷凝水存在,使燃料电池绝缘性降低,容易造成漏电短路,目前在密封燃料电池模块使用质子交换膜型燃料电池时,通常采用从空压机引入一个细管进入密封燃料电池模块,在燃料电池模块最低处开一个排风孔,利用空压机的压缩空气对模块内泄漏的少量氢气进行吹扫,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在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720076381.7;授权公告日2008.9.17)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1、当轿车涉水时,水容易从排风孔进入燃料电池模块,特别是空压机停机时。
2、当排风孔,孔开大时,不利于防水防尘;孔开小时,容易被杂质堵住,不利于冷凝水的排出,并且停车时灰尘可以从排风孔进入燃料电池模块。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燃料电池轿车涉水时水进入燃料电池模块的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燃料电池轿车涉水时水进入燃料电池模块的装置,包括燃料电池模块的底板和密封装置,燃料电池模块的底板的最低点处,钻有数个排风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装置是在燃料电池模块的底板外侧贴覆有布状密封材料,布状密封材料的与燃料电池模块的底板排风孔处接靠的部分不用胶贴覆,布状密封材料的一个边上留有出气口,出气口与燃料电池模块的底板排风孔处不用胶贴覆的部分有通道连通,出气口及通道部分不用胶贴覆,布状密封材料周边的其他部分用密封胶与燃料电池模块的底板外侧密封贴覆。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止燃料电池轿车涉水时水进入燃料电池模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状密封材料边上的出气口的宽度为20mm~25mm,通道宽度为30mm~50mm。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止燃料电池轿车涉水时水进入燃料电池模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状密封材料出气口与燃料电池模块的底板排风孔处不用胶贴覆的部分的连通通道是迷宫式通道。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止燃料电池轿车涉水时水进入燃料电池模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迷宫式通道是S型通道。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止燃料电池轿车涉水时水进入燃料电池模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状密封材料是防水布或塑料布。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止燃料电池轿车涉水时水进入燃料电池模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状密封材料的一面具有亲水性,另一面具有疏水性,防水布的亲水性一面与模块底板外侧面贴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一是阻止放在燃料电池轿车车底的燃料电池模块涉水时进水;二是能保证模块内燃料电池渗漏的微量氢气排出,防止模块内氢气累计;三是能保证模块内冷凝的液态水排出;四是停车时防止灰尘从排风孔进入燃料电池模块;五是结构特别简单,制作容易,造价低廉,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本发明有附图2幅,其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燃料电池模块在轿车上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中:1、燃料电池模块底板,2、密封装置出气口,3、密封装置,4、燃料电池模块底板上的排风孔,5、通道,6、燃料电池模块,7、轿车。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95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